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深度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名称 D.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悲:感叹
2.下列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孰能讥之乎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于是余有叹焉 然力足以至焉
D.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
A.高余冠之岌岌兮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凌万顷之茫然 D.客有吹洞箫者
4.下列对选段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游褒禅山记》以小见大,借游山说明治学的道理:一是反对半途而废,提倡深入探索;二是反对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主张探本索源,深思慎取。
B.作者在材料的选择上,略写前洞,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特点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这是为了配合说理的需要,这种安排颇具匠心。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D.作者揭示“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朴素的辩证观点。[来源:8
5.把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译: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译: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