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查题吧
2000万题库,覆盖所有考试类目,免费查题
今日已更新
10
道题
搜索答案
热搜 :
山西省
学年
上学
化学
试卷
首页
>
试卷信息
山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考试试题及答案
1:
有NaCl、MgCl2 、FeCl2 、FeCl3 和AlCl3 五种溶液,如用化学方法进行鉴别,只用一种试剂即可将它们鉴别开来,这种试剂是 A. 盐酸 B. AgNO3 溶液 C. 氨水 D. Na.........
2:
若在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H、SO、CO、K+ B. Na+、Ba2+、Ca2+、HCO C. Mg2+、SO、K+、Cl- D. K+、Cl-.........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SiO2可与HF反应,因而氢氟酸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 B. 可用石灰水区分Na2CO3与NaHCO3溶液 C. 用加热法可除去Na2CO3中的NaHCO3 D. 向氯水中滴加紫.........
4: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硫酸与Na2SiO3溶液混合:SiO+2H+===H2SiO3↓ B. Cl2和NaOH溶液反应:Cl2+2OH-===Cl-+ClO-+H2O C. 氯化铁.........
5:
飞船内安装盛有Na2O2的装置,它的用途是产生氧气。下列关于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 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1 B. Na2O2分别与水及CO2反应产生相同量的O2时,需要水和CO.........
6:
下列反应中,调节反应条件以后,反应产物不会改变的是 A. 钠与氧气 B. NaOH溶液和Al2(SO4)3溶液 C. 盐酸与铁粉 D.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
7: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SiO2超分子纳米管,其微观结构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超分子性质稳定,不与任何酸发生反应 B. SiO2是酸性氧化物 C. SiO2在工业上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 Si.........
8:
“秦砖汉瓦”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缩影。同是由黏土烧制的砖瓦,有的是黑色的,有的却是红色的,你猜测其中的原因可能 A. 土壤中含有铁粉、二氧化锰等 B. 黑砖瓦是煅烧过程中附着了炭黑,红砖则是添加了.........
9: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并检验产物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
10:
下列各组物质中,X是主要物质,Y是少量杂质,Z是为除去杂质所要加入的试剂,其中所加试剂正确的组合是 ( ) A B C D X FeCl2溶液 FeCl3溶液 Fe Na2SO4溶液 Y FeCl3 .........
11:
0.6mol•L﹣1Fe2(SO4)3和1.2mol•L﹣1 CuSO4的混合溶液200mL,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中Fe2+与Cu2+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为 A. .........
12:
右图表示在某溶液中滴加Ba(OH)2 溶液时,沉淀的物质的量随Ba(OH)2 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该溶液的成分可能是 A. MgSO4 B. Al2 (SO4 )3 C. Fe2 (SO4 )3 D.........
13:
甲、乙、丙、丁分别是Al2(SO4)3、FeSO4、NaOH、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丁溶液滴入甲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发生。据此可推断.........
14:
两份铝屑,一份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另一份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产生H2的体积比为1∶2(同温同压下),则两份铝屑的质量比为 A. 1∶1 B. 1∶2 C. 1∶3 D. 1∶4 【答案】B 【解.........
15:
某溶液中有Fe3+、Mg2+ 、Fe2+ 和Al3+ 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盐酸,溶液中大量增加的阳离子是 A. Fe3+ B. Mg2+ C. Fe2+ D.........
16:
往100 mL 1 mol·L -1 的AlCl3 溶液中滴加1 mol·L -1 的NaOH溶液,得3.9 g沉淀,则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可能是 A. 100 mL B. 200 mL C. 30.........
17: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试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A、C中为干燥的有色布条,B为无色液体,D中为NaOH溶液。 (1)在常温下,KMnO4固体可以与浓盐酸反.........
友情链接: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