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苏轼传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苏轼传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1.对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冠,博通经史 比:及,等到
B.闻者始哗不厌 厌:满足
C.吾侪小人,当效命 侪:同辈,同类的人
D.忠规谠论,挺挺大节 谠论:正直的言论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苏轼关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见解的一组是( )
①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②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
③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④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
⑤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
⑥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十岁时,受教于母亲程氏,在读到《范滂传》后,就打算做一个像范滂那样怀澄清天下之志的人。
B.苏轼到20岁的时候,就博学多识,通晓经书和历史,每天写文章洋洋数千言,喜欢贾谊、陆贽的文章。
C.当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己见时,司马光很愤怒,于是,苏轼就妥协了。
D.苏轼自从成为举人到出入皇帝身边做侍从,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2)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