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传(节选)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传(节选)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熙宁四年,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
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1.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冠,博通经史 比:比较
B. 徙知密州 知:主持
C. 慨然太息 太息:叹息
D. 盖亦鲜矣 鲜:少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B.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C.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D.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苏轼十岁时,受教于母亲程氏,在读到《范滂传》后,就打算做一个像范滂那样怀澄清天下之志的人。
B. 苏轼在杭州上任时,新的政令一天天下达,总是利用新法中对百姓有利的内容造福百姓,百姓们因此生活安定。
C. 徐州任上,苏轼带领全城官吏抗洪。守住徐州城后,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又用石头筑堤岸,以防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
D. 苏轼自从成为举人到出入皇帝身边做侍从,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2)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