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历史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伦理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等道德规范。董仲舒按阳尊阴卑理论,提出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主从关系,...
题目内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伦理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等道德规范。董仲舒按阳尊阴卑理论,提出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主从关系,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朱熹进一步阐释“君为臣纲”就是臣下对君主尽心竭力,臣下做好“忠”的角色是天下太平的关键;“父为子纲”就是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对父母的行孝延伸出弟对兄的“悌”,孝悌是子、弟的责任和使命。“夫为妻纲”的关键是“节”,它用于规范夫妻构成的家庭式人伦关系,正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极力贬斥夫丧改嫁的做法。“三纲”是“天理”在人伦道德中的表现。
——据徐广东《三纲五常的形成和确立》等整编
材料二 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率天下自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格者,三纲之说为之也。忠、孝、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与三纲之说极端相反,此东西文明之大分水岭也。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共和立宪制,不彻底除“三纲”之说,此绝对不可能之事。
——摘编自陈独秀《青年杂志》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古代“三纲”之说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三纲”之说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谈谈你对“三纲”之说的认识。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