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 > 题目详情
小学三年级语文训练什么能力
题目内容:
小学三年级语文训练什么能力优质解答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这是课标中年级的要求,你看看.
优质解答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这是课标中年级的要求,你看看.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