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查题吧
2000万题库,覆盖所有考试类目,免费查题
今日已更新
10
道题
搜索答案
热搜 :
海南
学年
学期
文科
历史
试卷
首页
>
试卷信息
海南省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文科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考试试题及答案
1: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 孟子的“仁政” B.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 王阳明的“心学” 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2: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3:
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 人与人的关系 B. 人与自然的关系 C. 国与国的关系 D. 夷夏关系......
4: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 倡导人.........
5:
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地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是指 A. 以理性思考.........
6: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 A. 人文主义 B.........
7:
16世纪的法国作家拉伯雷曾说过:“我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 ) A. 追求人自由 B. 追求现实幸福 C. 反对禁欲主义 D. 反对等级观念......
8: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 重视道德的意义 B. 肯定人的价值 C. 强调知识的作用 D. 推崇君主权威......
9:
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这观点应是 A. 水是万物的本原 .........
10:
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度 B.中央集权制度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度......
11: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 朱熹 B. 李贽 C. 陆九渊 D. 黄宗羲......
12:
在明清之际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根本原因是 A. 知识分子具有忧国忧民思想 B. 封建专制统治的残酷压迫 C. 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D. 士大夫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
13:
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位卑未敢忘忧国 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⑤为天地立心,为.........
14: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
15:
思想的演进和技术的进步,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
16: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的到来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中国科技成就是 A. 地动仪 B. 造纸术 C. 雕版印刷术 D. 罗盘针......
17:
以下医学著作中,成为中医学奠基之作的是 A. 《伤寒杂病论》 B. 《千金方》 C. 《本草纲目》 D. 《黄帝内经》......
18:
达尔文曾说“在一部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中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载”,此书是: A. 《农政全书》 B. 《齐民要术》 C. 《农桑辑要》 D. 《氾胜之书》......
19:
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A. 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 B. 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 C. 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 D. 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
20: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 《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据《萍洲.........
友情链接: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