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查题吧
2000万题库,覆盖所有考试类目,免费查题
今日已更新
10
道题
搜索答案
热搜 :
重庆
学年
上学
考试
历史
试卷
首页
>
试卷信息
重庆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学月考试历史试卷考试试题及答案
1:
王阳明认为,“良知”包括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有别等伦理,亦包括人们的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等道德观念,据此可知,王阳明的“良知”论 A. 已经成为官方哲学 B. 有助于提升人伦道德 C. 融合了佛道等.........
2:
《朱子语类》记载:“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朱熹对待曹操态度的依据是 A. “曹操窃国,名分不正” B. “存天理,灭人欲” C. 曹.........
3:
褙子是唐宋时期女服中最具有时代特色的服装。唐代的褙子袖长半截,衣身较短,至宋代后,衣身下沿至足,袖子加长。此种审美倾向的变化是由于 A. 封建经济的发展 B. 程朱理学的影响 C. 专制集权的强化 D.........
4:
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领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正确答案是 A.........
5:
有史学家指出,儒家是出于司徒之官的,司徒是主教之官,所以儒家也最重教化。儒家之言教化,养必先于教,认为如果生活问题没有解决,教化两字,简直是无从谈起的。这主要说明儒家思想 A. 产生于古代的某种官职 .........
6:
易中天曾说道:“这(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也是一场历时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材料中的“争”本质上指的是 A. 寻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 .........
7:
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这种变化表明编者 A. 注重史书编写体例的创新 B. 推崇法家富国强兵之术 C. 对社会权势变动有所意识 .........
8: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载:“(1870年以后)进行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材料意在说明 A. 工业革.........
9:
在19世纪中期《共产党宣言》和《物种起源》震动了欧洲思想界,这是因为它们 A. 都大肆批判当时不公的社会问题 B. 都从根本上挑战了传统社会观念 C. 都促进了人类从宗教思想中解放出来 D. 都为社会.........
10:
在英国可以以“光荣”不伤面子的和平方式解决的问题,在法国非用暴力方式才行。在这个意义上讲,英国需要洛克,法国需要卢梭。这种差异的出现取决于 A. 启蒙运动的发展程度 B. 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 C. 不.........
11:
法国大革命前夕,启蒙时代的大师虽然已经去世,但他们的思想却得到完整保存,并且作为遗产以极其复杂的形式被继承下来——激进的思想指导激进的社会革新。材料从本质上说明 A. 启蒙运动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B.........
12:
康德认为:个人权利不是为所欲为,权利是以每个人自己的自由与每个别人的自由之协调一致为条件而限制每个人的自由。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个人权利至高无上不可侵犯 B. 个人自由与公共权力间应有界限 C. .........
13:
马丁·路德说:“拯救那些在教皇专制下走向毁灭的可怜灵魂,要在尊严意识中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和责任,使他们依照自己的能力,在德国民众中管理这些教士职位。”这表明马丁·路德 A. 试图摆脱宗教神学对人性的束.........
14:
人文主义者颂扬尘世的欢乐和幸福,认为人有通过劳动追求荣誉和财富的权利。这主要是因为 A. 人对宇宙有新认识 B. 资本主义发展突出了个人的作用 C. 教会实行思想控制 D. 人民主权说丰富了人文主义思.........
15:
普罗泰格拉认为,所有的一切都以人和人所处环境及需要的变化为转移,人的尺度才是可靠又可信的,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据此判断,普罗泰格拉认为国家治理的标准是 A. 是否人人都能遵守法律 B. 人所处的环境.........
16:
黄宗羲说:“天下为主君为客”,王夫之认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民之生死,公也”,顾炎武说:“国家是一家一姓的王朝,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保国家是朝廷的私事,保天下则匹夫有责”。他们都主张 A. 实行民主.........
17:
黄宗羲认为在古代,君臣的差距不大,“伊尹、周公之摄政,以宰相而摄天子”,并没有引起什么非议。但“后世君骄臣谄”“天子之位过高”。据此可知,黄宗羲主张 A. 恢复宰相制以限制君权 B. 确立分权与制衡的.........
18:
“常有人说:白话文的局面是胡适之、陈独秀一班人闹出来的。其实这是我们的不虞之誉。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适之等若在三十年前提倡白话文,只需章行严一篇文章便驳得.........
19:
有著名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之“新”,不在“民主”与“科学”,而在个人主义。对此正确的理解应是新文化运动 A. 促进了思想与个人的解放 B. 民主与科学的内容已缺乏新意 C. 对广大民众的影响较小 D..........
20:
皮锡瑞在《师伏堂未刊日记(1897—1898)》中写到:“中国重君权,尊国制。猝言变革,人(必)骇怪,故必先言孔子改制,以为大圣人(有)此微言大义,然后能持其说。”该想法 A. 导致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
21:
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A. 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 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
22:
从鸦片战争后到十九世纪末,“民教”冲突不断,大小教案达四百余起。但在1901年后数量迅速递减,直至辛亥革命前后此类案件已渐趋为无。这一变化最能够反映出当时 A. 中外民族矛盾日趋走向缓和 B. 国人对.........
23:
京师同文馆创办之初。入馆学生“按等给予膏火薪水。……肄习洋文者,月给膏火三两,俟学有成效,选拔前馆,月给膏火六两;越数年课业颇有进益,则增至十两;更择其优长者举充副教习,月给薪水十五两。”当时,一个翰.........
24: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 明末清初的“工商.........
25:
(2017年天津卷)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
友情链接: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