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岭南,历史上是指五岭以南的广大地区,范围包括了我国今天的广东、广西、海南的大部分以及越南北部。五岭之名,最早起于秦。《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云:“(秦)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岭南,历史上是指五岭以南的广大地区,范围包括了我国今天的广东、广西、海南的大部分以及越南北部。五岭之名,最早起于秦。《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云:“(秦)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今人多把“五岭”解释为大庾岭、越城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五座山的总称。不过,历史上有人认为,五岭并非专指五座山的名称,而是指五条入岭的通道。五岭大体分布在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福建五省区交界处,是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
“岭南地区属于古代‘五服’之‘荒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岭南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陈恩维说,古代以王畿为中心,按相等远近作正方形或圆形边界,依次划分区域为“甸服”“侯服”“宾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荀子·正论篇》云:“封内甸服,封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岭南负山临海,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在历史上曾长期阻碍了该地区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古人的政治地理观念里,岭南给人以边远、偏僻、贫穷、蛮荒的印象。王风未被,春风不度,所以唐杜佑在《通典》中说:“五岭之南,涨海之北,三代之前是为荒服。”明确指出岭南远离政治中心、经济落后。
唐宋之际,岭南是政府安置流人谪宦的聚居地,据统计,两《唐书》所载唐代有名有姓且有具体贬谪地者共211人,其中岭南道就有138人,约占贬谪总人数的65%,此外载有人名无具体地名或有地名无具体人名的岭南谪宦还有200人左右。而宋代整个岭南地区的谪宦,仅见于史籍者,即有400多人,湮没无考者,则更是不计其数。柳宗元《舍弟宗一》诗曰:“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二十年。”在贺州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侯艳看来,“一身去国”是被社会文化主流抛弃和政治追求失败后的无限悲怨,“万死投荒”之“荒”无疑是唐宋文人对于贬所“岭南”的整体印象,此乃地理印象、历史印象与现实印象叠加的产物。
中原文人通常在异化的地理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身份认同的感受不大一样,因此岭南带给文人的生理感受和心理感受也完全不同。“瘴”是古人对岭南之地描写最多也最具标志性的一个词。何为“瘴”?瘴是指南方山林中湿热蒸郁能致人疾病的有毒气体,其产生与气候和地理环境有关。
到唐以后,随着贬谪流寓至岭南的文士不断增多,关于“瘴”的描写越来越多。据相关学者统计,《全唐诗》中,“瘴”这个字共出现了288次,其中与岭南相关的超过了200次。“瘴疠”出现30次,“瘴云”出现23次,“瘴烟”出现21次,“瘴雨”出现17次,“瘴海”出现16次……宋之问、刘禹锡、苏轼等人的文作都曾对此做过大量描述,不难看出,“瘴”字在当时已成为流寓文士讲述岭南生存条件之恶劣的重要意象。
(摘编自李永杰《唐宋流寓文士的岭南文化拓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岭南,历史上是指五岭以南的广大地区。五岭之名,最早起于秦。《史记》有“(秦)南有五岭之戍”的记载。
B. 历史上认为五岭并非专指大庾岭、越城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这五座山的名称,而是指五条入岭的通道。
C. 五岭是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大体分布在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福建五省区交界处。
D. 岭南在历史上曾长期阻碍了该地区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是因为其负山临海,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古代五服指“甸服”“侯服”“宾服”“要服”“荒服”,是以王畿为中心,按相等远近作正方形或圆形划分的。
B. 唐宋之际,岭南是政府安置流人谪宦的聚居地。而宋代整个岭南地区的谪宦,仅见于史籍者,即有400多人。
C. 唐杜佑认为岭南远离政治中心、经济落后,王风未被,春风不度,给人以边远、偏僻、贫穷、蛮荒的印象。
D. “万死投荒”的“荒”是地理印象、历史印象与现实印象叠加的产物,是唐宋文人对“岭南”的整体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岭南带给文人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完全不同,所以中原文人在异化的地理环境中所表现出的身份认同感不大一样。
B. “瘴”是古人对岭南描写最多也最具标志性的一个词。这种能致人疾病的有毒气体的产生与气候和地理环境有关。
C. 据统计,《全唐诗》中“瘴”字与岭南相关的内容超过了200次,这是唐代后随着贬谪岭南的文士增多造成的。
D. 唐代后文人作品关于“瘴”的描写越来越多。这在当时已成为流寓文士讲述岭南生存条件之恶劣的重要意象。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