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
题目内容: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日:“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2)不能称前时之闻
(3)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先详细记述方仲永五岁时的天资超群,是为后文表现方仲永才能的衰退消失做铺垫,使前后文形成鲜明对比,让读者感到痛心和惋惜。
B. 文章欲扬先抑,寓理于事,揭示出“不使学”是方仲永才能衰退的重要原因,告诉人们在培养人才时要做到“受之天”和“受之人”并重。
C. 作者通过记述方仲永人生三阶段的变化经历,告诉人们不要像方仲永的父亲一样只顾贪图眼前利益而耽误了孩子的前程。
D. 文章最后通过议论的方式,揭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根本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也”,告诫人们在培养人才时要认识到“受之人”的重要性。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