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舟首尾长曰八分有奇 奇:零数 B. 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C. 其船背稍夷 夷:平 D. 尝贻余核舟一 贻:遗留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含义相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人视端容寂 其船背稍夷
B. 启窗而观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C. 中轩敞者为舱 不足为外人道也
D. 能以径寸之木 以其境过清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 罔不因势象形: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
B. 珠可历历数也:珠子可以一粒一粒的数出来。
C. 雕栏相望焉: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D. 中峨冠而多者为东坡: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文中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模式。开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B. 中间分说部分按照中间一船头一船尾一船背的顺序进行介绍.
C. 作者最为详细的介绍了船头部分,写舟上游览者一一苏轼、鲁直和佛印的外貌和神情,表现了核雕品的主题。
D. 船尾部分,写舟子的心理和动作。舟子的形象,更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主题,也渲染了舟中轻松、愉悦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