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傅斯年:一个“五四”之子的道路 傅国涌 傅斯年是“五四”的产儿,他在北大求学时幸运地赶上了那个历史的节骨眼儿,而且成了扛大旗的人。正是他和罗家伦等人发起成立了“新潮社”...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傅斯年:一个“五四”之子的道路
傅国涌
傅斯年是“五四”的产儿,他在北大求学时幸运地赶上了那个历史的节骨眼儿,而且成了扛大旗的人。正是他和罗家伦等人发起成立了“新潮社”,创办了《新潮》杂志,1919年5月4日那天他是学生游行的总指挥,站在大时代的浪头上。
傅斯年曾留学英、德7年,广泛涉猎哲学、历史学、政治学、文学乃至物理学、化学、数学和地质学等各门学科。他首先是个史学家,然后是个教育家,青年时代他就立志“以教书匠终其身”。他以全部热情投身于学术和教育事业,主持历史语言研究所,任职于北京大学和台湾大学,使这些学术、教育机构在短期内做出了举世瞩目的业绩。
九一八事变发生,日军占领东北,山河破碎的痛苦促使他与方壮猷等人发奋著成《东北史纲》,以大量可靠史料证明东北有史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站在史家的立场为民族争人格。从1932年起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他常常在文章中称日本人为“倭人”“倭寇”“倭军阀”,坚决反对国民党政权退让、绥靖的外交政策以及以土地换和平的幻想,并予以严厉抨击。他以一个历史学家的眼光、知识分子的责任感洞察了日本侵华的野心,所以他认定以后中日之间的争端无论在外交上如何折冲,都不能放弃军事上的准备,“让步既极而仍无结果,则虽亡国在望,亦须抗战到底也”。
傅斯年相信只有站在政府之外,保持知识分子的独立性,才能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1932年10月,陈独秀在上海租界被捕,被引渡给国民党政府。虽然他们之间有着不同的政治信仰,但这并不妨碍傅斯年立即站出来为这位北大时代的老师说话。他在《独立评论》上发表《陈独秀案》一文,热情地赞颂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功绩,称他是“中国革命史上光焰万丈的大彗星”。
胡适、傅斯年主持1948年中央研究院院士的选举,当时批评国民党很厉害、完全靠近左翼的学者郭沫若、马寅初能当选为院士,而平时许多和他们关系很好、立场相近、在学术上也极有成就的人却落选了。竺可桢在日记中称赞他们“兼收并蓄”。他们的这些做法,正是自由主义的优良传统,显示了超越意识形态、政治立场的多元、宽容的一面。傅斯年对胡适说,既为读书人,则读圣贤书。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无惭于前贤典型”。北大老同学毛子水以赞美的口吻说他“一生代表的是浩然之气”。
终其一生,他都是一个无党无派的知识分子,但他对国民党政权的腐败、专制有过很激烈的批评,因此赢得了“傅大炮”的美名。他以书生论政,激扬文字,仅在影响巨大的民间报纸《大公报》上就发表过22篇纵论内政外交的“星期论文”。
傅斯年是20世纪的“士”,是“五四”孕育出来的新型知识分子,透过几千年历史的迷雾,他发现“以暴易暴,没有丝毫长进”,所以坚定地信仰以和平方式完成“精神上的革新”。以学生领袖而学者、而大学校长,这不是傅斯年一个人的选择,而是“五四”那一代优秀分子的集体选择。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在“五四”时期,他努力地从古史辨和疑古思潮中拯救古史,如《左传》《国语》《周礼》等,他在中山大学给学生讲课时就指出,“伪造”二字,并不都能适用于被发现的古史料矛盾上,汉代儒生尤其是刘向、刘歆父子在编定文献时也许有错,但并不是故意“伪造”。
(选自葛小佳《重建傅斯年学术与生命的历程》,有删改)
②在“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中,傅斯年站在新旧思想斗争的前沿,向封建主义发动猛烈进攻,致力“思想革命”的活动。但随之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使得年轻的傅斯年热血沸腾,他以更加昂扬的斗志,率领新潮社同仁投入到这场爱国政治运动中去。
(选自高汉诚《傅斯年与“五四”爱国运动》,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傅斯年在北大求学时参与了新文化运动,参与创办了《新潮》杂志,他积极走在新文化运动的前列,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摇旗呐喊。
B. 傅斯年不计较政治信仰,热情地赞颂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功绩,称他是“中国革命史上光焰万丈的大彗星”。
C. 本文脉络清晰,结构鲜明,不回避对具体事情的记叙,重点描写传主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这种安排很好地反映了传主的思想。
D. 文章多处引用传主自己的话,不仅丰富了文本内容,也恰当地表现了传主的成就和精神,能引起读者的深度思考。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傅斯年是“五四”孕育出来的新型知识分子,与“五四”关系密切,“五四”民主与科学思想影响了傅斯年关于学术、文化与政治的基本看法。
B. 青年时就立志“以教书匠终其身”的傅斯年,以全部热情投身于学术和教育事业,在学术、教育上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C. 傅斯年洞察日本侵华的野心,认为国民党政权在实行退让、绥靖的外交政策的同时,还应进行军事上的准备,一旦外交政策失败,则坚持抗战到底。
D. “五四”时期,疑古思潮盛行,傅斯年认为已发现的古史料矛盾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古人“伪造”,有些只是学者在编定文献时无意的错误。
E. 从“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到优秀的史学家,再到大学校长,这样的人生道路并非傅斯年一人如此,而是“五四”那一代优秀知识分子共同的人生轨迹。
3.文中写毛子水以赞美的口吻说傅斯年“一生代表的是浩然之气”,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