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后面小题 秋雨南浔 陶晓跃 一到南浔,便下起了雨,秋天的雨缠几丝凉意,随风轻扬。 青石路湿了,不动声色地闪着光亮,那光亮也是湿湿的,没有一丝杂色。江南古镇的街道,似乎都由青石铺成...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后面小题
秋雨南浔
陶晓跃
一到南浔,便下起了雨,秋天的雨缠几丝凉意,随风轻扬。
青石路湿了,不动声色地闪着光亮,那光亮也是湿湿的,没有一丝杂色。江南古镇的街道,似乎都由青石铺成,这些青石被人工凿成石板后连在了一起,便将古镇的既往连接到现在。不必去计算青石路有多古老,只要看一眼雨洗后石板的断纹和磨圆的边角,你便会自然放轻脚步,让脚踩着湿湿的软软的梦,留在深深的记忆里。
沿河的柳湿了,那绿叶从树端径直垂到河面。高高低低的柳,曳着长长的裙倒映在水中,以一种曼舞的姿态写着自己的心事。水面上散淡地漂浮着浅黄的树叶,那是柳写给秋雨的诗句吧?秋雨淅淅沥沥,吴侬软语般轻吟着诗句。于是,河水漾起浅浅涟漪,也漾出一幅幅青绿的江南水乡画。
河上的桥湿了,桥是石桥,不高,也不长。桥头有树,树上有藤蔓缠绕;桥身摇曳着绒绒的绿,那是长在石缝间的草。拿出相机对准石桥,闯进镜头的却是站在石桥上的年轻女子,一袭白色衣裙,撑着淡蓝色的雨伞,凝神看着远处的风景。雨点在她的伞上跳跃出蓝色的水滴,也跳跃着“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诗情。
湿了的还有张氏旧宅。这个历经100余年的“江南第一巨宅”,占地4792平方米。漫步在厅、堂、廊、阁、楼之间,让人流连忘返的却是那些雕刻。这是腰门上的砖雕,雕刻着八仙过海的传说;那是门窗上的木雕,几扇窗说着《西厢记》的故事,几扇门则讲着《牡丹亭》的戏文。还有一座院落,两侧的漏明廊窗嵌着石刻芭蕉叶,雨点打在宽大舒展的叶片上,耳边回旋出的是“雨打芭蕉”的古韵。
湿了的还有小莲庄。小莲庄是晚清南浔首富刘镛的私家花园。占地10亩的荷花池,被层层叠叠的荷叶遮盖得严严实实,虽然已是秋天,可荷叶依旧青绿,青绿中还有片片荷花的粉红点缀。秋雨绵绵,那该是渲染荷塘风韵的最好语言了。坐在池边的亭子里听雨,看环绕荷池边的太湖石,与松与竹与有200多年树龄的紫藤组合而成的各种小景,恍惚间便觉得置身于赵孟頫笔墨下的小品中了。
湿了的还有嘉业堂藏书楼。藏书楼是刘镛的孙子刘承干所建,这个大富大贵的世家子弟,偏偏喜欢上了藏书。他历时20年,耗银30万,得书60万卷。书多为古籍,尤以雕版印书蜚声四海。藏书楼的每一扇木窗都有“嘉业堂藏书楼”的字样,“嘉业”,多么美好的家业呀。“捧一掬芸香般的明月,夹藏在嘉业古楼的万摞书间”,即使是当代诗人,低吟这藏书楼,充盈其间的也是古老的书香气息。
河里的小船也湿了,一道道划破水面的轻轻浆声,惊散了水中的树影,也惊醒了沉醉在秋韵中的鸟儿。狭长的河道耸起了两岸石板铺成的小街,白墙、青瓦、沿廊、河埠迷离在烟雨中,忽而膨胀,忽而收缩。小船悠悠,流动着古镇缓慢而律动的节奏,时光似乎一下子被拉得悠长。
百间楼也湿了,这个江南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沿河民居群落,相传为明代万历年间所建。沿河两岸400米间,楼阁房舍相接,山墙高低错落。黛墨色的瓦片,粉白色的墙壁,还有从庭院里探出头来的树梢,缕缕的绿,它们一起把自己的影痕投进了河里。“百间楼上倚婵娟,百间楼下水清涟;每到斜阳村色晚,板桥东泊卖花船。”清人的这首《浔溪渔唱》,唱出的便是百间楼这江南水乡特有的“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情。
缠绵的秋雨洗湿了南浔的每一个角落,也洗湿了我,一个江东游子的牵挂。
1.文章描绘了南浔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请说说作者具体描绘了南浔的哪些人文景观?描绘这些景观的目的是什么?
2.恰当地使用修辞能增强文章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请从修辞的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简要分析。
高高低低的柳,曳着长长的裙倒映在水中,以种曼舞的姿态写着自己的心事。
3.文章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本文有两条线索,请说说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
4.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种表现方式?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