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8分) (一)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8分)
(一)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选自贾谊《过秦论》上篇)
(二)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令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威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选自贾谊《过秦论》中篇)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
B.却匈奴七百余里却:打退,使……退却 |
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信:相信 |
D.先诈力而后仁义后:把……丢在后头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王好战,请以战喻 |
B.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不拘于时 |
C.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
D.秦王怀贪鄙之心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
3.给选文划线句子“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断句准确的一项是:( )
A.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
B.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
C.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
D.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
4.综合这两段话所阐述的观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始皇统一天下本来就不得人心,后来又加上他施行暴政,所以很快倾危。 |
B.秦始皇不懂得攻守之势已发生变化,仍然以诈力统治天下,所以导致了后来秦王朝的迅速灭亡。 |
C.兼并天下不妨采用诈力,但安定天下一定要施行仁义,顺应民心。 |
D.作为帝王想要长治久安,一要善于借鉴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二要审时度势,变化因时,采取正确政策。 |
5.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句3分)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分)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分)
(3)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3分)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