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②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奋六世之余烈 烈:功业
B. 序八州二朝同列 序:排列座次
C. 隳名城,杀豪杰 隳:毁坏
D.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抗:抗争
2.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为桂林、象郡 以愚黔首
B. 若属皆且为所虏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C. 焚百家之言 填然鼓之
D.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笞,用竹板或荆条打人的一种刑罚,此指用严刑奴役百姓。
B. 黔首,秦代对百姓的称谓。秦始皇自以为得水德,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
C. 七庙,即天子的宗庙,是古代天子供奉祖先牌位、举行祭祀的处所。宗庙毁灭意味着国家的灭亡。
D. 殊俗,不同的风俗,此处指边远的地区;山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此处指东方各诸侯国。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第一段主要写秦始皇统一天下。作者写到了秦始皇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等方面巩固政权的措施。
B. 选文第三段阐述诸侯国和秦王朝灭亡的原因。通过秦、陈涉与九国之师三者的对比,对秦不施仁政进行了批判。
C. 选文第二段写陈涉起义和秦的覆灭。极力写陈涉地位低下、才智不足和缺乏作战能力,是为最终结论做铺垫。
D. 选文在写秦的强盛和陈涉的地位身份时,都使用了排比手法,语言气势磅礴, 语意酣畅淋漓,读来有一泻千里之感。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⑵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