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种暠字景伯,河南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顺帝末,为侍御史。擢暠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种暠字景伯,河南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顺帝末,为侍御史。擢暠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出为益州刺史。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梁冀,暠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暠。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暠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暠、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暠、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详。”梁太后省奏,乃赦暠、承罪,免官而已。后凉州羌动,以暠为凉州刺史,甚得百姓欢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乃许之。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暠为度辽将军。暠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信赏分明,由是羌胡、龟兹、莎车、乌孙等皆来顺服。暠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
(节选自《后汉书﹒种暠传·卷五十六》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
B. 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
C. 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
D. 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储副,储君,被确认为君位的继承者,君主之副,多指太子,所居常被称东宫。
B. 刺史,官名,“刺”为检核问事之意,主要职责是纠察吏治事务,监督中央官员。
C. “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作为朝廷的代称,谒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D. 烽燧,即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白天放烟叫“烽”,夜晚举火叫“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种暠为人谨慎,老成持重。在承光宫任职时,中常侍不按正常礼法来迎接太子,种暠以死相抗,收到杜乔的钦佩和皇帝的赞赏。
B. 种暠声名远播,安土定边。乌桓人反叛朝廷,听闻种暠上任后闻风降服,到边界去迎拜他;匈奴进犯,他恩威并用,使边境安然。
C. 种暠轻利重义,刚正不阿。他用父亲死后留下的家财救济宗族与乡里穷人,不与追求财利之人交往;发现太守又不法行为,及时上报。
D. 种暠为政有方,深得民心。他传播朝廷恩泽,尊重并传播不同部族的乡俗,使他们感念和服从汉朝的恩德;他从凉州升迁时人们极力挽留。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
(2)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暠。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