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物色”:秦汉时代的“人脸识别” 作为时下颇为流行的一项高科技,“人脸识别”己逐步在社会各领域推广开来,它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而在未有...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物色”:秦汉时代的“人脸识别”
作为时下颇为流行的一项高科技,“人脸识别”己逐步在社会各领域推广开来,它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而在未有现代图像采集技术和人工智能化的古代中国, 个人身份的识别需要画像与文字记录作为参照,尤其需要详细的“人脸”文本资料,识别方式也更为原始。
出土的秦汉简牍资料中,有一些关于个人身份信息的记载,西北汉简所见戍卒的身高和肤色较早引起大家的注目,尤其是出现了大量的“黑色”人,不少例子是一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均记录为黑色, 讨论集中在是单纯的肤色问题还是有人种基因的内涵,甚至一度怀疑汉代中国存在黑种人。随着资科增加、样本愈加丰富,问题反而迎刃而解,大可不必过多追究种族问题,而应该看作当时“人脸识别”的一般记录。
一般而言,个人的身份信息王要包括两万面的内容,一是国家对个人的身份标识,以籍贯和职业为主要内容, 属于人的社会或行政属性,即社会人的一面,这种身份记录流传到现今则是以户口和身份证件为体现。二是个人的形象标识,以体貌特征为主要内容, 属于人的自然属性,即自然人的一面。秦汉时期记为年、长、物色、 疵瑕见外者,今也部分呈现为身份证件上的图像和年龄资料,两种形式互为表里,共同确认个人的身份。现代社会依然如此,以火车站进站验票系统为例,目前,这种根据体貌特征主要是脸部进行身份辦识的方法,与查验身份证件的方式仍需配合着使用, 以保证身份信息的吻合度。“人脸识别”系统通过现代技术实现了人脸资科数字化,识别方式人工智能化,其核心内容和达到精确匹配、身份确认的目的与传统时代是一脉相承的。
记录个人身份信息的意义在于国家对个体实行有效控制。秦汉实行八月案比制度,年末对户口进行核查,逐户逐口记录年龄形貌等个人信息,作为造册的依据,由乡制作文书逐级向上汇总。隋统一后推行大索貌阅,核对户籍记载和个人体貌特征,确定的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月、体貌、年龄段、疾病等,纠正魏晋以来户口隐匿和瞒报之风,以保证国家赋役来源。
在传统史书中,人物性格的描述相对丰富,属于“物色”方面的资料要少一些,或是因其更具体琐碎的缘故而被史家放入次要位置。秦汉时代虽距今遥远,社会普通人的形象却宛在眼前,正是包括简牍“物色”记载和各类画像在内的这些出土资料,拉近了我们与历史之问的距离。
(选自《文史知识》2018年第6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现代“人脸识别”技术需借助现代图像采集和人工智能化等技术的支持。
B. 古代确认个人信息有助于实现国家对个体有效控制, 纠正隐匿瞒报之风 。
C. 通常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是共同确定个人身份特征的两个主要方面。
D. 简牍“'物色”记载和画像等出土资料使秦汉时普通人形象宛在我们眼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现代“人脸识别”技术为切入点,引出下文对秦汉时“物色”手段的论证。
B. 文章将秦汉人物身份确认方式与现代确认方式相结合来论述,强调二者的传承性。
C. 文章采取对比的论证手法,论证了秦汉时期“物色”在个人身份确认方面的作用。
D. 文章主体部分按照古代“物色”的“记载—功能—意义”的层进式结构展开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家一旦确认个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就能实现对个体的有效控制管理。
B. 如果不是物色资料和样本的増加与丰富,人们还会纠结于种族问题的讨论中。
C. 现代“人脸识别”系统在传统时代个人信息确认基础上,实现了技术的突破。
D. 我们感觉历史普通人离我们不遥远,是因为传统史书对人物性格描写较丰富。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