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下列小题。 “人言”的思考 林师 ①“人言”有两种解释,一是“别人的议论”。《诗·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二是中药名,即“砒霜”。两种解释都可窥“人言”的厉害。 ...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下列小题。
“人言”的思考
林师
①“人言”有两种解释,一是“别人的议论”。《诗·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二是中药名,即“砒霜”。两种解释都可窥“人言”的厉害。
②我对“人言”的思考,是对“别人的议论”的思考,是有关“别人的议论” 的断想。
③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少说多做不为过,多做不会累死人,但口水却能淹死人。不要轻易议论别人,即使硬要去议论,也千万要注意适时适境适度。议论别人,倒不如经常议论自己,因为经常反省自我不失为提高自身素养的捷径。
④要学会爱惜别人的名誉。因为爱惜别人的名誉是爱惜自己的前提,毁人者
必自毁。正如古话所说:“来说是非者,自是是非人。”能管住自己的舌头是最好的美德。蚊子遭扇打,全怪嘴伤人,这给我们以启示:恶言如同寒流,美言暖如春风。无论是善意的批评,还是中肯的劝告,都应该敲“当面锣”而非“背后鼓”。有在人后说别人坏话的时候,也就有在人前抬不起头的时候。
⑤喜欢在人后进谗言的人是小人。不必同小人斤斤计较,应尽可能大度豁达, 因为小人就是小人,君子就是君子。君子可以不同小人计较,可必要时还得提防小人,小人表面上总是笑嘻嘻的,但笑里却藏着锋利的刀。
⑥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作为交际的重要工具之一,是很
值得人们加以修炼的。什么话当说,什么话不当说;什么话可说,什么话不可说; 什么话什么时候说,什么话什么时候不说,都值得三思。过激的语言有如酸雨淋过金属表面,会一点一点地侵蚀着人际关系。喜欢恶语伤人的人,最终将使自己陷入孤家寡人的困境。
⑦“人言”既然说出了口,迟早是要见阳光的,它不可能自动消失。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话负责,都要为自己制造的“人言”付出代价。一个人不能捂住自己的双眼叫着黑暗,也不能捂住别人的双眼喊着光明。谁的心里都有一杆衡量是非善恶的秤。因此,向别人身上撒.灰.尘.的人,往往会弄脏了自己。佛家诗曰:“心
怀烦恼口招殃,偶发闲言受苦长。”意思是说,口无遮拦,冷言碎语给人带来的
负面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祸从口出”的道理谁都懂,所以我们要守口护心,不说别人的闲言碎语,更不可恶意诽谤他人。否则,迟早要受到“口祸”的惩罚。
⑧每个人身后都难免有“人言”,但如何对待各有不同。自信者对“人言”毫不在乎;自怯者对“人言”诚惶诚恐,并最终屈服于“人言”。“人言可畏”是一句古老的箴言,对它的认同,实际上是自己吓唬自己,是一种非正常的社会心态。
⑨其实“人言”并不可怕,关键是自己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重要的是自己行得端,身子正。古人还有一句箴言——“止谤莫如自修”,是对此最好的诠释。
⑩人只要工作生活在一起,就避免不了要产生矛盾。有了矛盾如何去化解, 是制造“人言”诋毁对方,还是息事宁人化干戈为玉帛,结果不言而喻。其实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细节,都可以成为化解矛盾的契机,使用和把握得好,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反之,矛盾就有加深的可能,直至成为死结。
⑪“善不可失,恶不可长”,是孟子留给我们的千年古训。朋友们,慎言慎行吧!
(选自 2015 年第 11 期《思维与智慧》)
1.这篇文章对“人言”进行了哪两方面的思考?
2.文章首段对“人言”一词进行解释,有何目的?
3.请分析文章第⑥段画线句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过激的语言有如酸雨淋过金属表面,会一点一点地侵蚀着人际关系。
4.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 小人表面上总是笑嘻嘻的,但笑里却藏着锋利的刀。
(2) 向别人身上撒灰尘的人,往往会弄脏了自己
5.这篇文章呼吁我们“慎言慎行”,是不是遇到什么事我们都要如此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人言”的看法。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