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他的整个哲学系统都是由他所预设的“道”而开展的。《老子》书上所有的“道”字,符号型式虽然是同一的,但在不同章句中却具有不同的义涵。有些地方,...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他的整个哲学系统都是由他所预设的“道”而开展的。《老子》书上所有的“道”字,符号型式虽然是同一的,但在不同章句中却具有不同的义涵。有些地方,“道”是指形而上的实存者;有些地方,“道”是指一种规律;有些地方,“道”是指人生的一种准则、指标、或典范。
老子说,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叫它“道”。为什么不知道它的名字呢?因为我们既听不见它的声音,又看不见它的形体。换句话说,它不是一个有具体形象的东西。名是随着形而来的,既然“道”没有确定的形体,当然就“不可名”了。
“道”之“不可名”,乃是由于它的无形。为什么老子要设定“道”是无形的呢?因为如果“道”是有形的,那必定就是存在于特殊时空中的具体事物了,存在于特殊时空中的具体事物是会生灭变化的。然而在老子看来,“道”却是永久存在的东西,所以他要肯定“道”是无形的。为什么老子又要反复声明“道”是“不可名”的呢?因为有了名,就会把它限定住了,而“道”是无限性的。通常我们用名来指称某一事物,某一事物被命名以后,就不能再称为其他东西了,例如我们用“菊花”这个字来称呼“菊花”这个东西,既经命名之后,就不再称它为“茶花”或“蔷薇”了。由于“道”的不可限定性,所以无法用语言文字来指称它。《老子》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真实常在的“道”是不可言说的,无法用概念来表达的。现在勉强用“道”字来称呼它,只是为了方便起见。
“道”虽没有固定的形体,虽然超越了我们感觉知觉的作用,但它并非空无所有;“其中有象”“其中有物”,都说明了“道”是一个实有的存在体。老子又告诉我们,这个实有的存在体,在这宇宙间是唯一的、绝对的,它本身是永久长存的,不会随着外物的变化而消失,也不会随着外在的力量而改变,所以说它“独立而不改”。有些人把老子的“道”和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底斯的“存有”相比附,这是似是而非的。因为巴门尼底斯所说的“存有”,固然是指唯一的、绝对的、永存的,同时又认为它是不变不动的。但老子的“道”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在不断地运动着,所以说它“周行而不殆”。“道”乃是一个变体,是一个动体,它本身是不断地在变动着的,整个宇宙万物都随着“道”而永远在“变”在“动”。由于“道”的变动,由是产生了天地万物。
(摘编自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子》书上的“道”字虽然符号型式相同,但作为老子哲学核心概念的载体,在不同的章句中却有不同的义涵。
B. “道”是真实存在的东西,具有形而上的特性,它无确切的形体,也无适切的称谓,我们无法用感官去直接接触它的存在。
C. 老子设定“道”是无形的,因为他认为“道”是“不可名”的,如果“道”有了名,它就会被限定住了。
D. “道”是不会随着外物的变化而消失、也不会随着外在的力量而改变的永久常存的实有存在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总说老子“道”的三个义涵,然后分两层深入分析了第一个义涵。
B. 文章从“道”的命名说起,巧妙引出“道”是永久存在的无形之物这一特征。
C. 认为名是随着形而产生的,这是文章推论无形的“道”是“不可名”的前提。
D. 文章第四段中通过阐述道的变化,证明了“道”的变动产生天地万物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我们既听不见“道”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所以“道”是不可名的,因而老子只是勉强把它称作“道”。
B. 我们命名“菊花”之后就不再称它为“茶花”或“蔷薇”,同理,老子命名了“道”,“道”就不能被称作别的名称了。
C. “道”的变动产生了天地万物,说明它具有无穷的创造潜力,是一切存在的根源。
D. 虽然老子的“道”和巴门尼底斯的“存有”都有唯一、绝对、永存的特征,但后者否认其运动性,可能会陷入绝对主义的泥淖。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