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报任安书》)
(二)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渔父》)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垢:污秽
B.以通其狂惑 通:抒发
C.圣人不凝滞于物 凝滞:拘泥,执着
D.鼓枻而去 鼓:敲打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②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B.①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②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
C.①渔父莞尔而笑 ②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D.①自令放为 ②重为乡党所笑
3.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渔父》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与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B.《渔父》中的屈原,是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强者形象;而渔父则是一位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
C.“仆诚以著此书……岂有悔哉?”一句,表明作者忍辱负重是为了著书,又终以著书而洗清了耻辱。虽含有书成之后的兴奋,但更多的是苍凉的感慨。
D.司马迁在给任安的信中,以无比激愤的心情,诉说了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说明自己虽然身处要职,有权力“推贤进士”,但世俗不允许自己这样做。
4.用“∕”给下面划线处断句。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说苑》)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