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昆剧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它的原名叫“昆山腔”,简称“昆腔”,元末明初,作为南曲声腔的一个流派,在江苏昆山一带产生,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是...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昆剧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它的原名叫“昆山腔”,简称“昆腔”,元末明初,作为南曲声腔的一个流派,在江苏昆山一带产生,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是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 “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作为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元末明初。当时,江苏的昆山(辖今昆山、太仓两处)地区经济繁荣,贸易兴盛,黎民富庶,城乡各个阶层群众对文化娱乐有所追求,当时流行一种以地方音乐为基础的南曲,叫昆山腔。昆山腔的出现也和当时的顾阿瑛等一批文人、士大夫嗜词尚曲有很大关系。而对昆山腔的诞生有直接影响的人物是顾阿瑛的座上客顾坚,他将昆山人唱的南曲与当地的语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的歌唱方法,进行改进,形成了一种受当地人欢迎的曲调,到明初正式被称为“昆山腔”,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并逐渐流布到福建、江西、广东、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这种“小集南唱”、“清柔婉折”的昆山腔,在明中、后期的嘉靖初年被变革发展。形成了昆曲曲唱体系。经过改造后的昆山腔流利清远,柔媚细腻,被称为“水磨腔”。就是说音调极其细腻柔婉。江南人磨米粉,加水磨出来的最细腻滑润,所以用“水磨”来称呼其因经过各种处理而变得细腻柔婉的曲调。新昆曲博得了众口一词的称赞。
改革后的昆山腔,大大发展了南曲的演唱艺术,而且在曲调运用上,也吸收北曲结构谨严的长处,但它还只是清唱曲,尚未走上戏曲舞台。
将昆山腔推上戏曲舞台,成为戏剧,是由梁辰鱼的《浣纱记》开始。梁辰鱼是一个著名的戏曲作家,精诗词,通音律。他觉得这样的新腔不应只局限于曲坛清歌,必须扩展到舞台之上占有更广阔的天地,于是与他人合作,发挥文学优势写作了以西施为主要人物的《浣纱记》传奇,同时把传奇文学与新的声腔以及表演艺术综合在一起,借锣鼓之势与舞台之场面形态,第一次将昆曲搬上剧坛。昆山腔在剧曲中的首次运用,引起了轰动,并很快压倒了其它一切声腔,一时成为最引人注目的戏曲,并流传南北各地,这就是昆剧。
1.下列对昆曲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B.它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中国戏曲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C.它是改进了昆山人唱的南曲与当地的语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的歌唱方法之后,形成的一种以地方音乐为基础的南曲。
D.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同属南戏系统,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
2.下列对昆曲特色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昆曲集我国民族文化中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的最高成就于一体,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B.昆山腔是在融合了方言和民间清曲、小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士大夫创作出来的。
C.昆山腔流利清远,柔媚细腻,人们用加水能磨出滑润米粉的“水磨”过程来形容昆山腔的改造过程。
D.改造后的昆山腔结构谨严,把传奇文学以及表演艺术综合在一起,同时借助配乐与舞台设置,才形成了真正的戏曲。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昆剧之所以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主要是获益于中国古诗词创作的丰硕成果。
B.元末明初时,昆山地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贸易兴盛,黎民富庶,为昆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C.使昆山腔变为真正的戏曲,有两个人功不可没,一个是文人顾坚,另一个是著名的戏曲作家梁辰鱼。
D.昆曲历经元明清三朝不断地发展完善,成为明末清初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