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阳。尝受《韩子》、杂家说。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捍吴兵于东界。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阳。尝受《韩子》、杂家说。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捍吴兵于东界。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梁孝王,景帝母弟,窦太后爱之,令得自请置相、二千石,出入游戏,僭于天子。天子闻之,心弗善也。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韩安国为梁使,见大长公主而泣曰:“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而太后曾弗省也?夫前日吴、楚、齐、赵七国反时,自关以东皆合从西乡,惟梁最亲为艰难。梁王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今梁使来,辄案责之。梁王恐,日夜涕泣思慕,不知所为。何梁王之为子孝,为臣忠,而太后弗恤也?”大长公主具以告太后,太后喜曰:“为言之帝。”言之,帝心乃解。安国由是知名,结于汉。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拜安国为梁内史。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公孙诡、羊胜说孝王求为帝太子及益地事,恐汉大臣不听,乃阴使人刺汉用事谋臣。景帝闻诡、胜等计划,乃遣使捕之,必得。内史安国闻诡、胜匿孝王所,入见王而泣曰:“主辱臣死。大王无良臣,故事纷纷至此。今诡、胜不得,请辞赐死。”王曰:“何至此?”安国泣数行下,曰:“治天下终不以私乱公。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挠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有如太后宫车即晏驾,大王尚谁攀乎?”语未卒,孝王泣数行下,谢安国曰:“吾今出诡、胜。”诡、胜自杀。
太史公曰:余与壶遂定律历,观韩长孺之义,壶遂之深中隐厚。世之言梁多长者,不虚哉!
(《史记·韩长孺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捍吴兵于东界 捍:抵御
B.出入游戏,僭于天子 僭:超越本分
C.弗见,案责王所为 案:审查、追究
D.公孙诡、羊胜说孝王求为帝太子及益地事 益:更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3.下面的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韩安国“持重厚道”的一组是( )
①尝受《韩子》、杂家说
②韩安国为梁使,见大长公主而泣
③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
④蒙狱吏田甲辱……卒善遇之
⑤乃阴使人刺汉用事谋臣
⑥闻诡、胜匿孝王所,入见王而泣
A.①②④ B.③④⑥
C.②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安国做梁孝王的中大夫,在吴、楚发动叛乱时,与张羽都被孝王任命为大将,两个人同心协力,一举打败了叛兵,解除了叛兵对朝廷的威胁,名声大震。
B.韩安国作为梁孝王的使者,在因孝王行为逾礼招致景帝不满而自己遭受冷遇的情况下,挺身而出,借助大长公主和太后,化解了皇帝心中的不满。
C.公孙诡、羊胜刺杀朝廷当权的谋臣的阴谋败露后,韩安国为了保全梁孝王的名声,竟劝说孝王赐死两人,两人最后走投无路,被迫自杀。
D.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复出后担任梁国内史,并没有因为自己在狱中遭受狱吏田甲的侮辱而睚眦必报,这充分体现了韩安国的宽宏大度。
5.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而太后曾弗省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不就官,我灭而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如太后宫车即晏驾,大王尚谁攀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