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画论从一开始就明确区分图像与文字的功能,以及各自的优长劣短。在此,书画同源的观念,其含意远比后人理解得深刻。文字与图像是我们把握世界的两种互补、互进的手段。张彦远曾...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画论从一开始就明确区分图像与文字的功能,以及各自的优长劣短。在此,书画同源的观念,其含意远比后人理解得深刻。文字与图像是我们把握世界的两种互补、互进的手段。张彦远曾有绘画“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的断言,即旨在强调:在探索世界的意义上,书画同功,而非单指书画用笔同体。从《说文解字》到《古画品录》,经由《历代名画记》直至《文史通义》,对书画智性功能的判别一脉相承。由此可说“书画异名而体同也”。
辞有陈鲜异同,思无古今中外。从英国艺术史家哈斯克尔教授的《图像与历史》可知,图像与历史的观念在希腊萌芽,在18世纪进入哲学和史学思考,至19世纪开花、结果而促成西方新史学革命,孕育出作为人文学科的艺术史。前者为因,后者为果。相比之下,中国画论的研究尚处于版本校勘、画论辑录的状态,由于割裂上下文,讨论的重点集中在诸如“六法”的标点,或如“气韵”“形”“神”等术语的概念辨析上,一旦忽略决定其意义的上下文思想,就很难理解历代画论的品评之旨和品第系统。正是在这个智性框架中,中国画论呈现出又一个值得深究的特色:它试图建立绘画的美学品质和类型价值等级品评模式,将个别画家的风格和类型与之对应评价。
中国品评观念在世界艺术史上独一无二。它既评价艺术品质又做出技巧、类型和风格区分,并以此为尺度发展出一系列启发视觉关注的术语。18世纪欧洲艺术批评中曾出现按素描、色彩、构图等优劣打分,给画家定等级的尝试,但因缺乏包容性和视觉效果指向性而未流行。中国画论的品评系统虽然与文论、诗论等有密切的关系,需要综合起来研究,但其自身所形成的体系特点是将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理论糅为一体,其中还包含着丰富的创作论思想。正因为如此,所以很难按照如今的定义为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划界,它就是一部综合性论著。
当今世界艺术史出现了专业细分、学术破碎化倾向,而且普遍忽略创作机制的研究。重新审视中国古代画论,发掘其活性基因,无疑有助于纠正当前艺术史学风。中国画论术语体系高度概括,而在当时相应的文化语境中运用,其意蕴不言而喻,可这种特质在另外的语境中难以显明,而且有固化为套语的危险,如“气韵”“写意”等术语被不加区分地套用到中国绘画的本质上,就会成为陈腐的概念,失去原初的生命力。
如果我们从历史的观念出发,在世界艺术史的大视野下,就应以西方研究美术理论家瓦萨里的力度,深入而系统地探索中国古代画论,摒弃教条概念,重新发掘,重新激活其中隐含的活性基因,将之转化为新的创造,复兴中国艺术创作和学术的生命力。艺术和学术永远是天下之公器,其作用之大小取决于品质之高低;只要是最好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国艺术史的复兴有望于此。
(摘编自曹意强《发掘中国画论活性基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画论书画同源的观念的含意远比后人的理解深刻,把我们认识世界的手段——文字与图像的功能和各自的优劣明确加以区分。
B. 从《图像与历史》可知,图像与历史的观念在古希腊萌芽,后来进入哲学和史学范畴,促成了西方新史学革命,孕育出作为人文学科的艺术史。
C. 尚处于版本校勘、画论辑录的状态,割裂上下文,讨论诸如“六法”的标点等一些细枝末节,或辨析一些术语,这是中国画论的不足之处。
D. 打算建立绘画的美学品质和类型价值等级品评模式,并将个别画家的风格和类型与这个等级模式对应:这是中国画论一个值得深究的特色。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张彦远认为,绘画“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强调在探索世界的意义上书画同功,而不单指书画用笔同体,因而他的著作《历代名画记》难以划界。
B. 因为缺乏包容性和视觉效果指向性,18世纪欧洲艺术批评中出现按素描、色彩、构图等优劣打分,给画家定等级的尝试,最终没有流行。
C. 中国品评观念既评价艺术品质又做出技巧、类型和风格区分,并以此为尺度发展出一系列启发视觉关注的术语:这在世界艺术史上独一无二。
D. 中国画论的品评系统包含着丰富的创作论思想,它与文论、诗论等有密切的关系,将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理论融合为一体,具有自己的体系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重新审视中国古代画论,发掘其活性基因,有助于纠正当今世界艺术史出现的专业细分、学术破碎化倾向,以及普遍忽略创作机制的研究的学风。
B. 中国画论术语体系高度概括的特质在当时相应文化之外的语境中显得模糊,且有固化为套语的危险,如“气韵”“写意”等术语,现在已经成为陈腐的概念。
C. 作者认为,艺术、学术可以冲破国界,最好的艺术和学术既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艺术和学术作为天下的公器,其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品质的高低。
D. 我们应当在世界艺术史的大视野下,借鉴西方的某些做法,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画论,抛弃教条,发掘中国画论的有用的基因,复兴中国艺术创作和学术的生命力。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