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咏老见示① 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②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③。 莫道桑榆晚...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咏老见示①
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②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③。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注】①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六十四岁的刘禹锡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分司东都洛阳,与他同龄人白居易相聚在一起。白居易在写给刘禹锡的《咏老赠梦得》一诗中,表现出对衰老的消极悲观情绪。有感于此,刘禹锡便写了这首答诗。②炙:艾制,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③翛然:自由自在、心情畅快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诗的前几句承接白居易的原唱,表示对白居易的关于“老”的看法颇有同感。
B. 一二句写“顾老”是人之常情,人们都不顾虑衰老,但是老了就没有人怜惜。
C. 三到六句进一步交代了“顾老”的原因,诗人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衰老的表现。
D. 七到十句从另一个方面谈老也有老的长处,只要寄情山水,便可翛然自乐。
E. 最后两句既是诗人的内心世界的自我剖白,又是对老朋友白居易的宽慰和鼓励。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死问题怎样的观点?请结合全诗加以概括。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