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历史试题 > 题目详情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郭嵩焘(1818—1891年),晚清官员,中国首任驻英公使。在出使英国的几年内,郭嵩焘曾参观考察了一些学校、图书馆、博物馆及先进的工业设施。他发现“西洋政教、制造,无一不出于学...
题目内容: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郭嵩焘(1818—1891年),晚清官员,中国首任驻英公使。在出使英国的几年内,郭嵩焘曾参观考察了一些学校、图书馆、博物馆及先进的工业设施。他发现“西洋政教、制造,无一不出于学”,中国学校“收召虚浮不根之子弟,习为诗文无实之言”,“人才所以日下,由学校之不修也”。他认为古代的学校制度到了战国时期便中绝了,汉武帝的“广厉学官”比秦始皇“焚书坑儒”为祸更烈,唐宋书院只是科举的工具。清代书院也是“一以利诱之,于学问源流本末……有损无益”。因而他致书国内建议“别主书院”。
他归国之后,创办思贤讲舍,恢复湘水校经堂。“思贤讲舍”除了设监院一人之外,还“设算学制造一人”。他在恢复湘水校经堂时,即“议分建四堂,日经,日史,日文,日艺”,其中的“艺”就是教的近代自然科学。学校制度也效仿西方“堂设一学长司训课,而以总教习一人主其成,以季课考其勤惰,而司其进退之权”。
——摘编自王兴国《郭嵩焘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郭嵩焘抨击中国学校(书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郭嵩焘的学校教育思想与实践。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