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历史试题 > 题目详情
史料是通往历史认识的桥梁,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史料研究和学习历史。 (史料类别) 史料一般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大类,它是我们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的依据。 (1)请你判断下列史料所属的类别。(只...
题目内容:
史料是通往历史认识的桥梁,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史料研究和学习历史。
(史料类别)
史料一般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大类,它是我们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的依据。
(1)请你判断下列史料所属的类别。(只填字母代号)
A.虎门炮台B.汉阳造步枪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唐德刚《李宗仁回忆录》E.《中国土地法大纲》
①实物史料: ;②文献史料: ;③口述史料: 。
(史料解读)
材料一 鸦片流毒中华,每年外溢金银致千万,漏卮(盛酒的器皿)不塞,足以贫民。吸烟者众,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痼癖(难治愈的癖好)不除,足以弱种。英吉利以此毒物贻祸中华,其肉不足食矣。余为国为民,坚守此志,不扫除毒卉,誓不甘休。外夷虽狡,余总不惧。
——《林则徐家书》
(2)依据材料一,归纳鸦片的大量输入给中国造成的危害。说出能够佐证林则徐“为国为民,坚守此志,不扫除毒卉,誓不甘休。外夷虽狡,余总不惧”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孙中山)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大总统誓词》(1912年)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孙中山遗嘱》(1925年)
(3)依据材料二,说出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有哪些?
(论从史出)
材料三
(4)依据材料三能得出什么结论?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