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历史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西方历史在各个时期的发展既有差异又有相似性, 历史时期 中国 西欧国家 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古希腊涌现出普罗泰戈拉、苏格拉底等...
题目内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西方历史在各个时期的发展既有差异又有相似性,
历史时期 | 中国 | 西欧国家 |
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 |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 古希腊涌现出普罗泰戈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 |
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 |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朱元璋:实行八股取士制度 |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1231年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和裁决。 |
18~19世纪 | 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 孟德斯鸠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
材料二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那么回答就是:“并不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
(1)依据材料一,分别概括三个阶段中国和西欧思想发展史的共同历史特征。
(2)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请指出孟德斯鸠判断问题的标准是什么,并分析其主张的进步意义。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康德提出的“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的原因,并解释“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的理由。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