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治 > 题目详情
否定之否定规律.请举例说明.
题目内容:
否定之否定规律.请举例说明.优质解答
题,即:否定的东西也同样是肯定的;或说,自相矛盾的东西并不消解为零,消解为抽象的无,而是基本上仅仅消解为它的特殊内容的否定;或说,这样一个否定并非全盘否定,而是自行消解的被规定的事情的否定,因而是规定了的否定;于是,在结果中,本质上就包含着结果所从出的东西;——这原是一个同语反复,因为否则它就会是一个直接的东西,而不是一个结果.由于这个产生结果的东西,这个否定是一个规定了的否定,它就有了一个内容.它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比先行的概念更高、更丰富;因为它由于成了先行概念的否定或对立物而变得更丰富了,所以它包含着先行的概念,但又比先行概念更多一些,并且是它和它的对立物的统一.——概念的系统,一般就是按照这条途径构成的,——并且是在一个不可遏止的、纯粹的、无求于外的过程中完成的.(P36《逻辑学》上·导论)
引导概念自己向前的,就是前述的否定的东西,它是概念自身所具有的;这个否定的东西构成了真正辩证的东西.(P38《逻辑学》上·导论)
辩证的否定,指的是本质运动具有的特点.不是外在形式上的否定、抽象的否定,而是自我否定、具体的否定.什么是具体的否定呢?很简单,在否定中包含着肯定,不是全面彻底的否定,而是有肯定因素包含在其中的否定,而且否定的结果不是消解为空无,什么都没有了,而是具有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出现.这就是辩证的否定具有的特点.
基于否定辩证法的特点,黑格尔在第一部分《存在论》中就提出了否定之否定的观点.下面请看黑格尔自己的论述:
某物作为单纯的、有的自身关系,是第一个否定之否定.
否定的自身统一是一切这些规定的基础.但是,在这里,第一次的否定,即一般的否定,当然要与第二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区别开;后者是具体的、绝对的否定性,而前者则仅仅是抽象的否定性.
某物作为否定之否定,是有的;于是否定之否定是单纯的自身关系之恢复;——但是这样一来,某物也同样是以自身作自己的中介了.(P109《逻辑学》上·第二章实有)
在这段话里黑格尔非常明确地提出第一次否定和第二次否定的观点,并对两次否定进行了分析,第一次否定属于抽象的否定,第二次否定则是具体的否定.从抽象的存在过渡到具体的存在,需要经过两次否定才能实现.恰恰是这个“次”字,遮盖了人们的双眼.它使黑格尔在抽象层次上从本质高度(间接性)跌落到现象层次上(直接性).为以后人们理解和认识否定之否定规律设置了障碍.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第一次、第二次属于前后相继的、并列的关系.而矛盾双方的运动过程和运动结果是具有层次关系的,必须通过反思,从直接性前进到间接性才能把握住.黑格尔在这里的论述属于直观的描述,因此他在表述否定之否定的内涵时偏离了理性辩证法的规定.
-5-
黑格尔为什么要使用两次否定来表达否定之否定的内涵呢?这是源于他的唯心主义理论基础导致的结果,它使得黑格尔的辩证法具有了不彻底性.对于这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将在下面解释逻辑图时再进行展开.因为没有逻辑图的帮助,这种高度抽象的理论观点人们是很难理解的.
由于黑格尔的论述非常抽象,因此我们需要为它进行注解.根据我们的认识和理解,黑格尔在这里讲解了从纯有(纯存在)到实有(某物)的辩证运动过程.他把这个过程称作第一个否定之否定.
其中形式的逻辑图表现为:有——无——实有
本质的逻辑图表现为:
有 无(第一次否定,抽象的否定,形式是“无”否定“有”)第一层否定
└—┬—┘
实有
(某物) (第二次否定,具体的否定,形式是“有和无”的统一)第二层否定
根据本质的逻辑图,我们来解释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否定问题.从这个逻辑图中人们看到,黑格尔说的第一次否定表现为“无”否定了“有”,这是抽象的否定.为什么说它是抽象的否定呢?因为此时的“有”和“无”都是没有具体内容的、纯粹抽象的概念.对于没有任何规定性的抽象概念,它的否定形式自然就是抽象的了.
第二次否定是具体的否定.对此人们就会提出质疑:为什么到了这里之后,抽象的否定变成了具体的否定了呢?黑格尔的具体,指的是“有”和“无”二者之间的矛盾运动,抽象的否定是没有矛盾运动的否定,具体的否定是包含矛盾运动在内的否定.这里的抽象和具体,区别就在于有无矛盾运动存在,没有矛盾运动的否定,就是抽象的否定.有矛盾运动的否定,就是具体的否定.
从第一次否定到第二次否定,这是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然而,这个发展过程恰恰与现实的发展变化过程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现实的发展变化过程表明:矛盾双方是同时存在的,不是先有矛盾一方,再有矛盾另一方的.把握矛盾双方之间具有的同一性,这是唯物论的理论基础,认为矛盾先有一方存在,然后再产生另一方的观点,是唯心论的理论基础.对此,我们在《论经典立体模式的二重性》中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论证,这里就不再展开论述了.
黑格尔的唯心论就体现在割裂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上.如果他将矛盾双方的关系建立在同一性的基础上,就不会使用“次”的概念来表达否定之否定全过程了.此时,由于“有”和“无”是一体的,因此,只能用第一层次的否定和第二层次的否定来表达运动过程和运动结果的对立统一关系了.这样一来,否定之否定规律就与客观矛盾运动的发展过程完全一致了.
“次”和“层”,表面上看只有一字之差,然而它却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想路线.正是由于黑格尔的论述基础建立在“有”和“无”的分离、对立、统一的三段式基础上,因此,它将对立统一关系破坏了.当他论述到具体矛盾运动时,与理论基础中存在的这种分离观点产生了矛盾.这一点,人们只要看到后面黑格尔对否定之否定的具体解释就会清楚了.他的具体解释与这里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
在那里,第一次否定是矛盾运动,第二次否定是矛盾的消解即运动的结果.两次否定之间没有了区别,不再是抽象否定和具体否定的关系,而是统一变成了具体的否定,其中一个是具体否定的运动过程,一个是具体否定的运动结果.而在这里,第一次否定是矛盾的产生,第二次否定是矛盾运动的结果.中间的矛盾运动过程消失了.这就是黑格尔辩证法中存在不彻底性的具体表现.一个是矛盾的产生和结果,一个是矛盾运动过程和结果.区别只差一点点,稍有不慎就会被忽视过去.正是这一点微小的差别,暴露出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致命缺陷,它不可能将辩证法贯彻始终.
辩证法是运用概念的艺术,准确地使用每一个概念,这是科学理论必备的首要条件.因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要把握矛盾,没有清晰的概念是绝对办不到的.
优质解答
引导概念自己向前的,就是前述的否定的东西,它是概念自身所具有的;这个否定的东西构成了真正辩证的东西.(P38《逻辑学》上·导论)
辩证的否定,指的是本质运动具有的特点.不是外在形式上的否定、抽象的否定,而是自我否定、具体的否定.什么是具体的否定呢?很简单,在否定中包含着肯定,不是全面彻底的否定,而是有肯定因素包含在其中的否定,而且否定的结果不是消解为空无,什么都没有了,而是具有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出现.这就是辩证的否定具有的特点.
基于否定辩证法的特点,黑格尔在第一部分《存在论》中就提出了否定之否定的观点.下面请看黑格尔自己的论述:
某物作为单纯的、有的自身关系,是第一个否定之否定.
否定的自身统一是一切这些规定的基础.但是,在这里,第一次的否定,即一般的否定,当然要与第二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区别开;后者是具体的、绝对的否定性,而前者则仅仅是抽象的否定性.
某物作为否定之否定,是有的;于是否定之否定是单纯的自身关系之恢复;——但是这样一来,某物也同样是以自身作自己的中介了.(P109《逻辑学》上·第二章实有)
在这段话里黑格尔非常明确地提出第一次否定和第二次否定的观点,并对两次否定进行了分析,第一次否定属于抽象的否定,第二次否定则是具体的否定.从抽象的存在过渡到具体的存在,需要经过两次否定才能实现.恰恰是这个“次”字,遮盖了人们的双眼.它使黑格尔在抽象层次上从本质高度(间接性)跌落到现象层次上(直接性).为以后人们理解和认识否定之否定规律设置了障碍.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第一次、第二次属于前后相继的、并列的关系.而矛盾双方的运动过程和运动结果是具有层次关系的,必须通过反思,从直接性前进到间接性才能把握住.黑格尔在这里的论述属于直观的描述,因此他在表述否定之否定的内涵时偏离了理性辩证法的规定.
-5-
黑格尔为什么要使用两次否定来表达否定之否定的内涵呢?这是源于他的唯心主义理论基础导致的结果,它使得黑格尔的辩证法具有了不彻底性.对于这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将在下面解释逻辑图时再进行展开.因为没有逻辑图的帮助,这种高度抽象的理论观点人们是很难理解的.
由于黑格尔的论述非常抽象,因此我们需要为它进行注解.根据我们的认识和理解,黑格尔在这里讲解了从纯有(纯存在)到实有(某物)的辩证运动过程.他把这个过程称作第一个否定之否定.
其中形式的逻辑图表现为:有——无——实有
本质的逻辑图表现为:
有 无(第一次否定,抽象的否定,形式是“无”否定“有”)第一层否定
└—┬—┘
实有
(某物) (第二次否定,具体的否定,形式是“有和无”的统一)第二层否定
根据本质的逻辑图,我们来解释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否定问题.从这个逻辑图中人们看到,黑格尔说的第一次否定表现为“无”否定了“有”,这是抽象的否定.为什么说它是抽象的否定呢?因为此时的“有”和“无”都是没有具体内容的、纯粹抽象的概念.对于没有任何规定性的抽象概念,它的否定形式自然就是抽象的了.
第二次否定是具体的否定.对此人们就会提出质疑:为什么到了这里之后,抽象的否定变成了具体的否定了呢?黑格尔的具体,指的是“有”和“无”二者之间的矛盾运动,抽象的否定是没有矛盾运动的否定,具体的否定是包含矛盾运动在内的否定.这里的抽象和具体,区别就在于有无矛盾运动存在,没有矛盾运动的否定,就是抽象的否定.有矛盾运动的否定,就是具体的否定.
从第一次否定到第二次否定,这是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然而,这个发展过程恰恰与现实的发展变化过程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现实的发展变化过程表明:矛盾双方是同时存在的,不是先有矛盾一方,再有矛盾另一方的.把握矛盾双方之间具有的同一性,这是唯物论的理论基础,认为矛盾先有一方存在,然后再产生另一方的观点,是唯心论的理论基础.对此,我们在《论经典立体模式的二重性》中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论证,这里就不再展开论述了.
黑格尔的唯心论就体现在割裂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上.如果他将矛盾双方的关系建立在同一性的基础上,就不会使用“次”的概念来表达否定之否定全过程了.此时,由于“有”和“无”是一体的,因此,只能用第一层次的否定和第二层次的否定来表达运动过程和运动结果的对立统一关系了.这样一来,否定之否定规律就与客观矛盾运动的发展过程完全一致了.
“次”和“层”,表面上看只有一字之差,然而它却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想路线.正是由于黑格尔的论述基础建立在“有”和“无”的分离、对立、统一的三段式基础上,因此,它将对立统一关系破坏了.当他论述到具体矛盾运动时,与理论基础中存在的这种分离观点产生了矛盾.这一点,人们只要看到后面黑格尔对否定之否定的具体解释就会清楚了.他的具体解释与这里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
在那里,第一次否定是矛盾运动,第二次否定是矛盾的消解即运动的结果.两次否定之间没有了区别,不再是抽象否定和具体否定的关系,而是统一变成了具体的否定,其中一个是具体否定的运动过程,一个是具体否定的运动结果.而在这里,第一次否定是矛盾的产生,第二次否定是矛盾运动的结果.中间的矛盾运动过程消失了.这就是黑格尔辩证法中存在不彻底性的具体表现.一个是矛盾的产生和结果,一个是矛盾运动过程和结果.区别只差一点点,稍有不慎就会被忽视过去.正是这一点微小的差别,暴露出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致命缺陷,它不可能将辩证法贯彻始终.
辩证法是运用概念的艺术,准确地使用每一个概念,这是科学理论必备的首要条件.因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要把握矛盾,没有清晰的概念是绝对办不到的.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