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
回答题目:2621条
一九五四年,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新中国成立后所参加的第一个重大的国际会议——日内瓦会议.由于当时会内会外斗争极为复杂,中国代表团的每次发言,每个细小的反映,都为各国代表团和世界舆论所关注.因此,在整个会议期间,周恩来每天都亲自掌握会议进展情况,一切大事他都要亲自决策,并在每天夜间亲自口授电文向中央汇报请示.同时,他在会议期间广交朋友,把统战工作与外交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周恩来成了整个代表团的神经中枢.《华盛顿邮报》评论说:“周恩来总理通过日内瓦会议会内会外的大量工作,消除了当时国外一些人头脑中一个‘好战’中国的形象.”
(胡幼梅)
七十四、如此休息
一九五四年六月下旬,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别国代表团团长休假去了,周恩来却不顾疲劳,抓紧时机,冒着酷暑,风尘仆仆地访问了印度和缅甸,签定了中印、中缅联合声明,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然后又赶回国内,与当时在我国休假的胡志明主席讨论印支问题.七月下旬,日内瓦会议结束,周恩来在回国途中,顺道访问了民主德国、波兰.他出席日内瓦会议前后近三个月,从未抽空去游览有“世界公园”之称的瑞士的名胜古迹和美丽的风光.
在国外工作是如此紧张,但周恩来却说:“出国对我来说是个休息.”因为只干这一件事,平时在国内,要操劳几亿人口大国的方方面面的大事,更费心血.周恩来曾说过:“我是总理,要负全面的责任,上对中央,下对群众,不多管一些怎么行呢?”
(胡幼梅)
七十五、心血浇注
人民大会堂的大门,排列着高高的大理石柱,红色的柱础,淡青色的柱身,浮雕白莲盛开的柱头、高擎着飞檐上金碧辉煌的琉璃瓦,给整个建筑增添了挺拔有力的神彩.尽管广场十分宽阔,从远处看去,这座建筑仍然是那样巍峨壮丽,拔地参天.可那些独具匠心的门柱的设计花去周恩来多少心血啊!为了让这些石柱色泽谐调,稳重大方,他从花色繁多的大理石品种中,亲手挑出“东北红”和“艾叶青”做为柱础和柱身的材料.一次出国开会归来,刚下飞机就打来电话,说是同国外看到的相比较,我们的柱础还要做得更加雄伟,要求再增高几十厘米.当工程进入实物安装时,周恩来又亲临现场,仔细斟酌柱头装饰的每一条花纹.为了看到大理石柱的远景效果,他徒步穿过人来人往的广场,横越车如流水的马路、站在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工地,转身向人民大会堂东大门远眺良久,才舒了一口气说:“这样好了!”
(李华民)
七十六、省时办事
一九五九年的一天,周恩来要从郑州去洛阳拖拉机厂,如乘火车,有专列,三个多钟头就可到达,途中可以舒服一些.周恩来问部队领导同志:“直升飞机到洛阳要多长时间?”“半个多小时.”他当即决定乘直升飞机去,但当时的直升机没有客机,只有密封不严的板机.部队领导同志告诉他:“飞机的噪音很大,震耳朵.”但他还是坚持坐直升机去.起飞后,机舱里果然噪音很大.机械师拿一团棉花,请他塞塞耳朵.周恩来正听一位同行的首长汇报工作,塞了耳朵,怎么听人说话?就摆摆手拒绝了.机械师又拿来一顶飞行帽,请他戴上,说:“戴上,可以保护耳朵.”他接过帽子试了试,噪音是小了些,但影响听人谈话,便摘了下来,说声:“谢谢.”继续专注地听工作汇报,有时不得不借助手势.飞机到达洛阳,周恩来也听取完了那位部队领导的工作汇报.
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在南京梅园同国民党谈判期间,经费很困难.代表团工作人员每人每月的津贴费只有当时的法币一万七千元,当时买一件普通的短袖衬衫就要花一万二千元.周恩来生活俭朴,膳食极其普通.有时外出工作来不及赶回吃饭,就找一家小饭馆随便吃点东西.同志们说小饭馆既不安全又不卫生,他笑着说:“在南京,蒋介石还不敢把我怎么样,至于卫生,我注意一点好了.”周恩来的卧室内,陈设十分简单,只有两张单人棕绷床、一张五斗橱和一个衣架.床上的棉被是代表团一九四六年发的,直到一九六四年,周恩来还用着它.五斗橱上的小皮箱,已经磨损得发白,还是一九三六年从延安带出来的.
(高生)
八二一、锅台办公
一九四七年三月,蒋介石开始对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胡宗南率二十三万大军进攻陕甘宁边区,我西北野战军只有二万人.党中央始终在陕北,指挥西北战场和全国的解放战争.为了避开敌人,经常转移地点.王家湾是党中央机关同志曾经住过的地方.周恩来一天到晚,总是争分夺秒地办公,可他的居室里,锅台就是办公桌,一个木墩墩代替了凳子.锅台上的小油灯陪伴周恩来,度过了许多彻夜工作的艰苦时光.他和老百姓一样,吃野菜、黑豆、榆叶面.敌情紧张,需要转移时,让乡亲们先走,周恩来和毛泽东等领导人走在最后.
(高生)
八二二、四菜一汤
从五十年代起,中南海里经常召开国务院会议,出席会议的都是副总理和部长一级的干部,会议时间一般都较长,为了不耽误大家吃午饭,安排工作餐.工作餐的标准早在一九五○年周恩来就亲自规定为“四菜一汤”,其实都是家常便菜.他不止一次称赞这“四菜一汤”既经济,又实惠.吃工作餐时,周恩来同大家吃的是一样的饭菜.吃完饭,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抹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他亲自规定,吃饭要付钱付粮票.这做法和要求已形成规矩.周恩来在北京如此,到外地也是如此,他总是要求吃的饭菜同大家一样,临走时,把钱和粮票付清.
(李华民)
八二三、人走灯灭
建国初期,有一天晚上,周恩来开会回来,见院子里的灯一直开着,就对工作人员说:“院子里没有人,开灯干什么?节省下这一点电送到工厂去支援建设多好啊!”从那时起,周恩来住的院子里只要没有人,总是不亮灯的.二十多年来,周恩来的家里,始终坚持实行人走灯熄的制度,也就是从这时候起,政务院迎门的影壁上即铭刻着“艰苦奋斗”四个大字.
(李华民)
八二四、精打细算
建国初期,对于必需进口的装备和物资,周恩来总是亲自审查,一些重要订货还需按品名逐项批注;并一再指示总后机关“要严格审查,尽可能少订,能造者一定自造”.有一次,总后要求从国外订购一万辆自行车,预算报到国务院,周恩来审查后,没有同意,他在报告上批示:“津沪均出产自行车,何以必须外购?”一九五三年,周恩来要求志愿军在前线收旧利废,指出:“在朝鲜战场上可能有遗弃的军械辎重及铁路运输工具等项废品,应由各有关部门组织回收利用.”
(李华民)
八二五、深夜退菜
一九五九年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在庐山召开,会议期间,周恩来经常工作到深夜,而夜餐都很简单,有时就吃点玉米糊、大米汤和绿豆汤之类的东西.服务员心疼周恩来,有一次给他的夜餐加了两个菜.菜饭端上来,周恩来见了坚决不肯吃.经再三劝说,才用小碗拨出一点点儿,其余的,周恩来亲自端回厨房叫大家吃,并语重心长地说:“这些菜,够好啦,要知道,现在我们国家经济很困难,贫下中农能吃得上这个样吗?工人能吃上这个样吗?你们家里的爸爸、妈妈能吃得上这个样吗?我们要时时刻刻想到全国,想到群众啊!”
(李华民)
八二六、爱惜粮食
周恩来从不浪费一粒粮、一片菜.有时菜做多了,就事先把菜拨成份,留下一半,下顿再吃.一九五九年,在庐山开会期间,有一次,周恩来看见餐桌上有一小块吃剩下的面包,便对服务员说:“多可惜呀!别看这一小块面包,可它来之不易,现在我们还很困难,要爱惜每一粒粮食.”
周恩来常在西花厅办公室召开小型会议,有时会开得很长,就留大家吃饭.有一次,国家劳动部部长马文瑞在周恩来家吃芝麻饼,饼烤得又酥又脆,马文瑞在吃的时候,掉了不少芝麻.周恩来看见了,含笑说:“文瑞,你怎么掉下那么多芝麻?”并提醒他要处处注意节约.
(李华民)
八二七、金银饭
一九五九年,周恩来的侄儿周尔萃在北京治病,常去周恩来家.有一天,周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