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
回答题目:2621条
首先,课堂教学必须营造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气氛.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学习存在两种基本的状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和消极被动 的学习状态.事实上创新思维仅仅存在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在学习过程中,根 据学习者积极主动程度的大小而获得高低不同的学习效率.如果学生是完全被动的学
习,毫无兴趣而言,那么其学习效率就会显负值.我们通常把这种负值效应称作“逆 反心理”.关于积极主动精神状态下的学习效率之高可以用一个类比来说明,比方说 一个孩子玩电脑游戏,不但学得快,而且可以一连几个小时不觉得累.如果能在课堂 上保持这种精神状态,其学习效率是可想而知的.
其次,教师必须提供给学生及时运用已学知识和自主选择知识的条件和机会.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J.A熊彼德关于知识创新理论有这样一段论述:“新的或重新组合的或再次发现的知识被引入经济系统的过程”称之为创新.如果我们把这个理论应用于教学上,我理解教学应当形成这样一种新模式:输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探求、索取)→输出(重新组合成新的知识或有新的发现)→反馈即再次输入(关于验证创新知识或新发现正确性的信息,作为进一步主动探求、索取新知识的新的基础)这样一个正方向上数轴模式.用一段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不要让知识过久在大脑中沉积,而要及时做输出输入运动,输出输入的频率越高就标志着创新思维越活跃.即使是儿童教育也是这样.比方说,儿童学了一个词语,要立即引导他用这个词语组合新的词语、词组,用这个词语描述一个事物.而不要让他死记硬背这个词语以及这个词语的解释.让他在组合和描述中(即运用)中去逐步体会、理解这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从而真正掌握这个词语.一句话,我们的教学不要把学习和运用割裂开来,而应当让它们“即时化”.所谓运用实际上就是在大脑进行创造活动.在运用的过程中,学生必然需要主动索取新的知识来充实、完善自己的创造.关于这一点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说过:教育工作者“在评价中意识到,他们过分强调了教育目标的最低层次——‘知识’,因而,把90%的教育时间用于这一层次,而很少把时间花在更高
层次的智力活动上,让学生创造性的运用知识.”这里所说的智力活动主要是指学生有所发现的探索能力、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