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
回答题目:2621条
里的许三多,在班里的战友整天只知喝茶打牌的时候,一个人默默地搬运石头,愣是日积月累地修成了一条路……
举手是小事,投足是小事,细节更是小事.吃饭是小事,说话是小事,出门上街是小事,回到家也是小事,和一个朋友交往是小事,和一个陌生人交往也是小事,其实生活就是一件件这样的小事,需要我们点点滴滴去做;即使是民族振兴这样的小事,也需要我们每一个十三亿分之一认认真真去做.
我愈发地明白爷爷的良苦用心,也愈发地感谢他,他用严厉的教育告诉我,要做一个秉承中华传统的人,做一个含金量高的人.
我又何尝不希望像我爷爷一样的人多些,再多些,训导出优秀的一代.让本就风雅高贵的中华之风,代代传下去!
点评:由小见大是本文特点.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把个人体验推而广之,想到了名人、伟人成功经验,并感悟到:细节成就伟大的人.由于把爷爷的言传身教和名人、伟人的典型生活细节结合在一起写,避免了抽象说理.语言有特色,流畅之中也有华采展现.
作文四:举手投足之间
生命的车轮缓缓向前推进,人类也已从年幼懵懂的种群成长为拥有高度文明与智慧的生物.知识与责任让我们渐渐摆脱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我们越来越多地考虑善待自然.而我想说,善待自然,就请从举手投足之间做起.
这个世界有很多环保主义者.他们可以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来抗议日本人对鲸的残酷杀戮,他们也可以建造奇特而坚固的木屋过树上生活来反对商人们对森林的砍伐.有时候,我们不由觉得那样的勇气与壮举离我们太遥远.没有错.但爱与善待并不总是要用惊天动地的牺牲来表达.在举手投足之间,我们就可以表现出对自然的善待.
弯身绕过低垂的树枝,轻轻扶起被吹偏的花朵,爱怜地送走不慎落到你书本上的年幼的蜘蛛,殷情地款待无家可归饥肠辘辘的流浪狗……生物之间平等的爱与尊重遂自举手投足之间显现出来.不要以为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因为自然辉映在每一个弱小的生命里,每一个小小的动作都是对自然的珍惜与保护.我们需要规模组织都很庞大的环保运动,但更需要涓滴成海的微小和细致.
动画片《西游记》里有一幕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唐僧正在打坐念经,忽然一只蚂蚁掉落在他的手上.唐僧并没有粗鲁地甩动手掌或是直接将这只小虫碾死,他只是轻轻地将蚂蚁所在的那只手放在地上,让惊慌失措的蚂蚁安全离开.记得小时候我每看到这一段,总会嘲笑唐僧的迂腐和虚伪,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渐渐明白,正是举手投足间的善,才成就了一个慈悲为怀的圣僧,才显现出佛的博爱与睿智.同样,当我们于举手投足间,积累对自然的善待,谁又能说我们不是真正的环保主义者呢?
是谁说过,人类要用博爱的宇宙观来看待自己,看待地球.宇宙观,是告诉我们要学会平等地对待自然,将人类自身看作地球上普通的一员.而涉及到将理念转化为行动,我则认为,要用最微观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去看待自己的行为.因为正是举手投足间的小小善举,才折射出一个灵魂的光芒,才体现出一颗满盛爱与美好的真心.
点评:文章立意很成功.该文以识见为高,立意集中深刻,强调了要在举手投足之间善待自然,这切合了命题要求,敏锐切中社会热点,把举手投足这样的微观小事,和保护自然的宏观命题有效结合.当然,把动画片中的细节写进来,让文章有了具体可感的画面.
站在文学的门口
青山隐隐,绿水迢迢,我站在文学的门口,窥见那门内流转的,是墨笔生香,勾勒出清风明月的韵致;梧桐细雨,西窗红烛;我站在文学的门口,窥见那门内流淌的,是令人心旌摇动的浓愁与长情.站在文学的门口,我已能听到门里的笙箫、门里的叹息、门里的牧笛、门里的美妙;站在文学的门口,我心中摇曳着的思索,已化作一江春水,流入门内的世界.
站在文学的门口,我拥一份敬畏的心情去聆听那些高贵灵魂的歌吟,去驻足观看那隐藏在文字之后的精神之花,去收获一份灿若朝阳的理想与对于崇高的向往.
当暮色四合时,一灯如豆,一书如帆,送我至文学的门口.那东临碣石的一代枭雄,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依旧能够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不屈之音,那一份遒劲雄浑的意气,常使我击节而赞.那在乱世里漂泊沉沦的诗性女子,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得哀愁,纵然帘卷西风,人比黄花,也依旧要在绝灭之境,用柔弱的才情,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些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荡起遥远的绝响.
被文学艺术化了的灵魂与生命,在文学的殿堂里凝固永恒.当我站在文学的门口,那轩举的意气已将我深深感染,那盛下了悲欢离合的真情泪滴已将我浸湿,他们以文学的方式存在于历史的视线里,轻易地将我俘获,又用他们高贵灵魂锻造的文字凝滞我的步伐,不肯再做那人间的闲狐兔.
站在文学的门口,那门里飘散出的生活的哲思,仿佛夜幕上璀璨的群星,将我的生命旅途照亮.
自嘲“职业是生病,写作是业余”的史铁生,他文字里关于生命的思索给予我深深的感动,他的坚忍使我在遭遇崎岖时亦能淡定从容.冰心笔下深邃的大海与圣洁的母爱亦使我在匆匆行走的间隙里驻足体察弥满我生活的爱意.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动容于保尔的钢铁意志,读《鲁滨逊漂流记》,我欣赏生命与自然的契合……
被文学具体化了的生存形式与生活态度,如细雨,如飞花,浸湿生活铺就诗意的岁月,当我站在文学的门口,暮雨晨风阵阵飞来,让我走得坚强并且诗意.
站在文学的门口,终究只是欣赏文学别样的乾坤.我知道,终将有一日,我会走进文学的殿堂,用自己手中的笔勾勒出生命别样的风貌.
【阅评专家点评】
欣赏文学里别样的乾坤,拥一份敬畏的心情去聆听、去观看、去收获;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体味艺术的灵魂与生命,领略作品飘散出的生活哲思,让“我”在生命旅途中走得坚强且诗意,淡定且从容.作者将思绪化作一江春水,流入文学门内的世界,信手拈来,纵情挥洒,感悟真切,议论生辉.文章积淀深厚,思路清晰,语言典雅,书写美观.从作者对文学的热爱和语文素养看来,走进文学殿堂指日可待!
来源:武汉晨报
站在十八岁的门口
青春是一串风铃,我看见它挂在十八岁的门口,随着风儿叮当作响,朝我招着手.我知道跨过这道门,我就要向青涩的少年作别了,迈向属于我的成熟人生.
我的生日恰好在七月,跨过高考去迎接十八岁的生日应该别有一番滋味吧,因为经历了十多年学习的生涯再加上高考的洗礼,这份成年礼更显沉稳和智慧.
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朝后回望,那是一段十八载精彩的人生.我收获了亲情,那儿有我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独立思考时,父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呵护与谆谆的教导.我收获了友情,从儿时打闹的玩伴到同窗学习的挚友,他们无邪的笑容与无数次和我的共勉在我的心底永远留下了温存的回忆.我收获了知识,十八年来,我像如饥似渴的鱼儿在知识的海洋里游来游去,文学名著给我以智慧的启迪,给我以前进的动力,它们是滋润干涸心田的雨露,它们是孤苦绝望时的良师益友;自然科学让我更真切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与美丽,激发着我探索世界的渴望.我收获了民族自豪感,作为黄皮肤的中国人,我欣喜地见证着祖国的进步与光荣,我高兴自己能与这样的民族同行!
感谢十八岁的人生让我感受着世界的真善美,让我更明确自己的理想与人生的奋斗目标!
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我看着那串美丽的风铃,告诉自己:挥手告别那充满酸甜苦辣的过去吧!现在,我要鼓起勇气准备驶向人生的下一个航程.
也许和所有即将或刚成年的朋友一样,我的心中充满了怀念、彷徨和希冀,那是一份真实腼腆的萌动,那是一种想要操纵人生的激情与渴望!
站在十八岁的门口,翘首展望,那将是充满未知的旅程,未知的成功、未知的失败、未知的喜悦、未知的烦恼,我会彷徨失措吗?会被困难压倒吗?哦,抬头一看,那是父母肯定的目光,那是朋友亲切的手,那是师长美丽的微笑.哦,还有我身边的中国人,永远坚强不屈的中国人,和他们为伍,我一定不会害怕,和他们结伴前行,传承五千年炎黄子孙的辛勤与智慧,我想,我一定可以.
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望向人生的大海,我想:
把帆留给风,把桨留给浪,
把船长的位置留给我!
[评阅专家点评]
本文亮点颇多.如扣题紧:回顾既往,面对现实,展望未来,抒情散文表达形式的选择,给了作者展现才气的平台,让我们在“十八岁的门口”,见到了他的青春风采,才情理想.如感情充沛:由生活到学习到思考到觉悟,由少年到青年到成年,由个人到时代到家国,都情寄其间,感奋动人.如形象:情理寓于叙事,哲思寄寓意象,如“风铃”,如“大海”,如“帆”、“风”、“桨”与“浪”,如“船长”.能在那种考试氛围中写出这样的文章,难能可贵.
来源:武汉晨报
站在车站的门口
车站,一个不断上演着离别与欢聚的舞台.这幕离别与欢聚之戏的主人翁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不变的是,这是同一个站台.
戏剧的主人翁在变,有一天,我就成了这部戏里的主角.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一个满是喜气和生机的季节,同时,在我眼里,又是一个失意的季节.一天,爸妈一大早就起床忙里忙外的收拾东西.还处在梦乡与现实的过渡地带的我,忽然依稀听到了一丝啜泣.我睁开朦胧睡眼,发现在昏暗灯光下亲爱的母亲的脸,挂着一些泪水,写着一脸忧伤.我爬到母亲怀里,问她怎么了,她没有说话.倒是一向沉默少言的父亲开口了:我们今天要到外省去打工,一年可能才回一次……我当时就哭了,因为不想爸妈离开.但是这些都于事无补.奶奶拉着满脸泪痕的我,站在车站的门口,和妈妈、爸爸道别.然后便目送他们踏上汽车.汽车缓缓启动,渐渐地成了点,渐渐地消失在大雾的清晨,只留下泣不成声的我和奶奶站在车站的门口……从此,车站便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我时不时的会站在车站的门口,愿远去的车能带去我对母亲父亲的祝福,愿回来的车能为我捎来父亲母亲的音讯.我会站在车站的门口,继续着我离别与期待欢聚的车站之戏.
叶子绿了又黄,黄了就掉,掉了之后又长.这个世界一直在变,而站台的戏却没变,它依然在上演着.变了的,依然只是主人翁.
十多年前送别的我成了如今远去的人,十多年前远去的父母成了如今送别的人.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亲总是会像当年远去一样的早早起床,为我收拾行李,为我准备早餐,一切完毕后便送我到车站,来继续这部没有结局的戏.千叮咛万嘱咐:好好学习,注意身体,多吃饭,少喝冷水……总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唠叨”,一种让人心田温暖的唠叨.车开了,透过窗,虽然外面光线暗,但我却分明看到了母亲眼里的不舍,以及水汪汪的眼眶.离去了,便是无限的不舍与怀念;待到归来时,眼中是一种欣喜若狂的兴奋.但眼睛不管是在离去还是归来时总是湿湿的.
站在车站的门口,祝愿远去的人一路平安;站在车站的门口,等待思念的人平安归来.我的心里有一个车站,一个不断上演离别与欢聚的车站.我会一直站在车站的门口,去送别,去祝福,去等待,去欢聚.
【阅评专家点评】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离别是一种永恒的人生状态.作者选取一个特殊的场景——车站来抒写生活中真实的离别之情,用这种离别来表现普通百姓家庭的挚爱.为了谋生,当年我送别父母;为了求学,如今父母送我.更可贵的是,离别的心理、动作等细节写得真实、细腻,令人怦然心动.
来源: 武汉晨报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
我爱项脊轩,更爱站在项脊轩的门口.
爱她那明月下的半墙,爱她那三五之夜的静谧,爱她的窄小且简朴.
每每翻开那充满书香的语文书,扑入眼帘的就是一座低矮但给人心灵以踏实的小轩.这里安居着追求安然、静然的震川先生,这里绽放着一颗泰然、悠然的灵魂.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我的心也已被这安谧的气息所陶冶,我的浮躁也俨然已经荡然无存.所以我只敢站在项脊小轩的门口,仰望那不高但又很高的他,注视着这里的一切一切,聆听着大自然为之演奏的音乐.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那借书满架的场景,听着那偃仰啸歌的狂狷,感受着那种被书拥挤着的幸福感,然后回忆着那充满淡淡忧郁但又美好甜蜜的过去,回忆着父母、朋友、同学、老师甜甜的微笑,沉浸在那种人人有之但又逐渐遗忘的回忆的幸福之中!然后轻轻地哭泣,又轻轻地微笑!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冥然兀坐的神情,在那寂寂的庭阶前,学喂食的少女,捋下袖子,挥手撒出谷子,引来那人至不去的小鸟.然后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注视着,融入这片静谧但又有着跳动旋律的院色之中,等待那淡了、暗了的暮霭,等待夕阳西下,庭前花开花落的那一瞬.然后脑中浮现小鸟姗姗可爱的神情,学着小鸟在跳动的旋律中享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和谐.
也怪不得震川先生独自钟爱这破落但亦可久居的小轩,也怪不得震川先生可以在庭前、在明月下想起那绵绵的爱、那天长地久的感动,也怪不得震川先生有如此细腻的心灵写出如此细腻的文章.这份钟爱、这份感动、这份细腻来自那甜美的回忆,来自那大自然的和谐,来自心中的那份安然,悠然!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看着那渐高的月儿,看着那在月色中朦胧依稀的小轩,想起李乐薇的空中楼阁,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又何尝不是我的心灵深处所追求的空中之阁,又何尝不是我冥冥之中享受的荷塘月色.这份静谧,这份和谐!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站在回忆的转轴上,站在大自然的琴弦上,站在自我心灵的钟磬旁!
[评阅专家点评]
文学艺术作品魅力无穷,它可以滋养人的身心,牵扯人的灵魂.孔老夫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青年学子品美文,心灵为之感动,情操为之陶冶,想象为之激发,还被它成就了考场美文一篇,这不正是阅读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对于抱怨缺乏直接生活的中学生来说,合理利用阅读得来的间接生活为文,不也是路径之一吗?
独一无二
人常说隶书给人的感觉太张扬,而楷书给人的感觉太拘泥.而聪明的郑板桥将隶书与行楷相结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板桥体”.歪歪斜斜而又错落有致,实属妙哉!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实为有理,我颇有同感.不仅是书法界还是我们的社会,不是缺乏“郑板桥”,就是“郑板桥”仿品太多!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板桥体”,需要创新,而不是泛滥的空壳.
幼时学习书法,前期都是以临摹为主,刚开始练得很辛苦;直到后来,我才深究其意.原来,学习别人的字体与风格是难,特别是要将那种字体与自己思想情感甚至你的笔法融于一体,然而,真正的境界在于练就你自己的风格,这就是难上加难.学习多年,我仍还未成气候.因此甚是佩服郑板桥这类的先驱.然而,现在书法界中许多自称“书法家”的人,其实也与我的处境一样尴尬,只不过他们的“火候”比我更深罢了.其实也缺少了他们的“个性”.他们的“描摹”虽能形似,却不神似,也验证了“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道理.又岂止书法需要“板桥体”,我们的社会也需要其注入.
在我们的作文界时常会闹出两个字“抄袭”.如今书籍泛滥,人人都是“作家”,人人都可有一两本“著作”.然而,却有大部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实为狼狈.他们把名家的珍品抄袭一番,汇就一本书,却弄得个四不像.所以说,真正有价值的、意境高的你也抄不像,不如开创自己的品牌,自力更生呗!
且说最近红爆一时的小沈阳,大家都被他的搞笑天赋所吸引.小沈阳却实在是别出心裁,独树新枝,但是小沈阳可有一,却不可有二.有一,可谓之新潮,有二,有三则不然,不仅大大削减了其新意,还大大降低了整个社会的审美情趣,这可就不讨好了.因此,无论怎样,我们的社会都需要“板桥体”,需要注入新的活力,更丰富的元素,就像字体一样.
“板桥体”不仅有助于社会的发展,也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既不可太张扬,也不可太拘泥,要将隶书与行楷相结合,才适度、中和.要根据自身条件,打出自我的天地,勇于创新,塑造独一无二的个性.
放眼未来,希望我们的社会将会有更多不同的“板桥体”,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轻松舞出自己的舞台!
[点评]考生对材料的理解紧扣提倡创新、发展个性这一主题,足见其有阅读提炼能力.开篇对楷书和隶书特点的评价,自然引出作文材料,足见其对材料的处理能力.正文由“板桥体”的“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说开去,写到了幼时学习书法“描摹”的感受、写作界的“抄袭”、小沈阳的搞笑新潮,这一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议论,足见其有认识事理的思想素质.
虽然语言表达尚待锤炼,但作为考场作文功底可嘉.
上海市位育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国庆波
一般我不求人的,但是这次我求求你给我分吧!看我多么不容易!(我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弄来的,还被老爸老妈骂了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