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查题吧
2000万题库,覆盖所有考试类目,免费查题
今日已更新
10
道题
搜索答案
热搜 :
江西
新余
学期
考试
地理
首页
>
试卷信息
2010年江西新余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考试试题及答案
1:
我国农村目前仍有许多地方使用农作物秸秆当燃料,据此回答8~9题: 1.将秸秆作燃料,产生的最大环境问题是 ( ) A.产生炊烟、污染环境 B.导致水土流失 C.家畜饲料减少,破坏生态平衡 D.有机质不.........
2:
材料:将围海造田的土地恢复成原来的湿地,是荷兰政府近年来正在推行的一项宏伟计划,该计划准备花费30年时间恢复这个国家的“自然”。据此完成6~7题: 1.材料中提到的湿地和我国东北平原的湿地分别是指 A.........
3:
读图,回答3~5题。 1.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份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
4:
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表,读后回答1-2题。 1.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地加大 C.人类可.........
5:
(13分)据专家预测:在未来30年内,全球将出现“十大新兴技术”。其中,“垃圾回收利用技术”被排在第二位。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是循环经济的一条重要原则。 据国家有关部门估计,我国城市每年“.........
6:
(15分)读世界荒漠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荒漠一般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C地与B地纬度位置.........
7:
关于环境管理的主要原则,正确的是 ( ) A. “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体现了开发利用与养护更新并重的指导思想 B.“三同步”“三统一”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C.“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
8:
读我国某地区域分布图,判断23~24题。 1.该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危害 D.洪涝灾害 2.做好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前提是 ( ) A.扩大林草.........
9:
近些年来由于环保措施得到有效的执行,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断缩小,预计到2050年之前,这个“臭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补”上了。据此完成21—22题。 1.有关臭氧层破坏的说法,正确的.........
10:
下表反映了50年来科尔沁沙地重心的移动情况,据此回答19~20题。 年份 1949 1955 1960 1970 1978 1985 1990 1995 东经 121.97 121.93 121.94.........
11:
土地沙漠化是我国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尽管党和政府对治理沙漠化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由于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对草地的盲目垦耕、超载放牧等,土地沙漠化“局部好转,整体扩大”的趋势仍未改变。据此回答1.........
12:
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据此回答15~16题。 1.该地区土地后备资源约占总土地面积为 A. 17% B. 3% C. 20% D. 23% 2.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
13: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现代绿洲和古代绿洲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下列关于该地区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河流大致的流向是由北向南 B.图示地区地势特点是北高南低 C.河.........
14:
我国是世界上酸雨危害最严重地区之一。据此回答10~12题。 1.我国受酸雨危害最严重的城市是 ( ) A.沈阳 B.长沙 C.乌鲁木齐 D.合肥 2.我国酸雨为硫酸型,以下解释最合理的是 ( ) A..........
15:
(26分)根据所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图1的甲、乙两图中的河流,都是世界著名的大河,河口、河流干流上都有世界著 名的港口和水利工程。读图判断,A是_______________港,B是____.........
16:
(24分)读“晋陕内蒙古区煤炭南运通道”图,回答问题: (1)图示区域最大的能源输出港是________(选择填空)。 A.青岛 B.天津 C.黄骅 D.秦皇岛 (2)产煤区的煤主要靠铁路运输和海上运.........
17: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专家预测:水资源问题将成为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将面临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双重压力。因此,保护水环境已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 材料二:中.........
友情链接: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