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查题吧
2000万题库,覆盖所有考试类目,免费查题
今日已更新
10
道题
搜索答案
热搜 :
福建省
学期
地理
首页
>
试卷信息
2011年福建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卷考试试题及答案
1:
俄罗斯城市索契成功申办2014年冬奥会。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索契附近山地冬季积雪多有利于设置滑雪场地,主要原因是( ) A.地处中高纬度 B.地处西风迎风坡 C.沿岸寒流影响 D.亚洲冬季风影响.........
2:
图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 ) A.河流形成于距今2300万年前 B.①处经历了先侵蚀后沉积过程 C.②处地层由下到上是连续的 D.河流③处.........
3:
图为世界海陆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此时南美洲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河下游地区河水水位高 B.开普敦温和多雨 C.印度半岛刮西北风 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北凸 2.依据.........
4: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A.50m B.55m C.60m D.65m 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在图示区域内拟.........
5: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1分)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
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 某两岛国部分地区图 材料二 图中M、N两地降水资料(单位:毫米) (1)根据上面图表信息,分析M、N两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并简述M地降水季节变化的原因。(.........
7:
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海拔4093米)胜利建成。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在最高点冰穹A地区建站面临的.........
8:
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与①地相比,②地( ) A.气温年较差较小 B.........
9:
读某地区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M山地东、西两坡山麓地带的植被类型( ) A.均为热带草原 B.均为热带荒漠 C.东为热带雨林,西为热带草原 D.东为热带草原,西为热带荒漠 2.关于图中海域①、②.........
10:
图1、图2为世界某两区域地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两区域气候的形成与分布( ) A.受海陆位置影响,中部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 B.受洋流影响,南部地区终年温和多雨 C.受地形影响,西部.........
11:
图是“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该农产品为( ) A.茶叶 B.玉米 C.稻米 D.天然橡胶 2.ab河段的流向在一年中有定期变化的奇特现象.........
12:
在年降水量不足250毫米、灌溉水源不足的地区,一般不能发展灌溉农业。图中的甲、乙、丙、丁所示地区都是灌溉农业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所示河流中,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水源的是( ) A.a.........
13:
图示意某国部分地理事物分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国乙区域农业地域类型的农作物主要为( ) A.玉米 B.水稻 C.葡萄 D.柑橘 2.造成甲乙两地区农业生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区终年.........
14:
图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 A.冬冷夏热 B.冬暖夏凉 C.终年寒冷 D.终年炎热 2.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
15:
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图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6:
图是世界某区域等温线分布图,据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示意的是该区域 (一月或七月)等温线分布状况。图中P点与Q点的距离约为 千米,沿线的自然植被以 为主。(3分) (2)P点.........
17:
图1为北非简图,图2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4分) 气温: 。 降水: 。 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
友情链接: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