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查题吧
2000万题库,覆盖所有考试类目,免费查题
今日已更新
10
道题
搜索答案
热搜 :
湖北省
宜昌
学年
学期
考试
物理
试卷
首页
>
试卷信息
湖北省宜昌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考试试题及答案
1:
在人类认识原子与原子核结构的过程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A. 贝克勒尔通过实验证实了卢瑟福关于中子的猜想是正确的 B. 汤姆孙首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C. 居里夫人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 D. 卢.........
2:
关于阴极射线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阴极射线是电子打在玻璃管壁上产生的 B. 阴极射线本质是电子 C. 阴极射线在电磁场中的偏转表明阴极射线带正电 D. 阴极射线的比荷比氢原子核大......
3:
以下关于玻尔原子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不是任意的 B. 电子在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时,稳定地产生电磁辐射 C. 电子从量子数为2的能级跃迁到量子数为3的能级时要.........
4:
关于太阳光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光谱是吸收光谱 B. 太阳光谱中的暗线,是太阳光经过太阳大气层时某些特定频率的光被吸收后而产生的 C. 根据太阳光谱中的暗线,可以分析太阳的物质组成 D.........
5:
如右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上AB部分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BC部分是粗糙的水平面.今把质量为m的小物体从A点由静止释放,m与BC部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最终小物体与小.........
6:
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这些α粒子( ) A. 一直受到重金属原子核的斥力作用 B. 动能不断减小 C. 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D. 出现大角度偏转是与电子碰撞的结果......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还可以再分 B.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C. 分别用X射线和紫光照射同一金属表面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用X射线照射时光电子的最.........
8:
一静止的铝原子核Al俘获一速度为1.0×107 m/s的质子p后,变为处于激发态的硅原子核S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核反应方程为 B. 核反应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 C. 核反应过程中系统能量.........
9:
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 B. 核聚变反应方程中,表示质子 C. 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D. 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
10:
典型的铀核裂变是生成钡和氪,同时放出x个中子,即,铀235的质量为m1,中子的质量为m2,钡144的质量为m3,氪89的质量为m4,真空中的光速度为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核反应类型属于人.........
11:
如图所示,小球A质量为m,系在细线的一端,线的另一端固定在O点,O点到水平面的距离为h.物块B质量是小球的5倍,置于粗糙的水平面上且位于O点正下方,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拉动小球使线水平伸.........
12:
如图所示,光滑平台上有两个刚性小球A和B,质量分别为2m和3m,小球A以速度v0向右运动并与静止的小球B发生碰撞(碰撞过程不损失机械能),小球B飞出平台后经时间t刚好掉入装有沙子向左运动的小车中,小车.........
13:
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3所示.原子从能级n=3向n=1跃迁所放出的光子,正好使某种金属材料产生光电效应.有一群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较低能级跃迁时所发出的光照射该金属.普朗克常量h=6.63×10-34.........
14:
如图所示,甲、乙两车的质量均为M,静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两车相距为L.乙车上站立着一个质量为m的人,他通过一条轻绳拉甲车,甲、乙两车最后相接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两车运动中速度之比.........
1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根据F=可把牛顿第二定律表述为:物体动量的变化率等于它受的合外力 B. 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它反映了力的作用对时间的累积效应,是一个标量 C. 动量定.........
16:
电子的运动受波动性的支配,对于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可以用确定的坐标描述它们在原子中的位置 B. 电子绕核运动时,可以运用牛顿运动定律确定它的轨道 C. 电子.........
17:
在单缝衍射实验中,中央亮纹的光强占从单缝射入的整个光强的95%以上.假设现在只让一个光子能通过单缝,那么该光子 A. 一定落在中央亮纹处 B. 一定落在亮纹处 C. 可能落在亮纹处 D. 可能落在暗纹.........
友情链接: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