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查题吧
2000万题库,覆盖所有考试类目,免费查题
今日已更新
10
道题
搜索答案
热搜 :
河南省
上学
化学
南阳
学年
学校
试卷
首页
>
试卷信息
河南省南阳市联谊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考试试题及答案
1:
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无色透明离子组是( ) A. K+、Na+、CO32-、Cl- B. NH4+、Na 十、Br-、Cu2+ C. Mg2+、Na+、NO3-、SO42- D. Na十、Ba2.........
2:
用硫酸铜晶体配制 480mL 浓度为 0.5mol/L的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托盘天平称量60.0g硫酸铜晶体 B. 如果称量时药品和砝码放反了,对配制结果没有影响,因为没有使用游码 .........
3:
设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11.2 L水所含的分子数为 0.5NA B. 1.8 g 的 NH4+中含有的电子数为 1.1NA C. 23g 二氧化氮与标.........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和石墨是同种物质 B. C60和 CO2均是碳元素的化合物 C. 氧气和臭氧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D. 农村常用草木灰和碳酸氢铵一起施用来增加肥效......
5: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丁达尔效应可以用来鉴别胶体和溶液 B. 在水溶液中 NaHSO4 的电离:NaHSO4=Na++ HSO4- C. 配置 FeSO4溶液时,需加入少量铁粉防止 Fe2+被.........
6:
在常温下,发生下列几种反应:①16H++10Z-+2XO4-=2X2++5Z2+8H2O;②2A2++B2=2A3++2B-;③2B-+Z2=B2+2Z-。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7:
关于铜与稀硝酸的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u 做还原剂,HNO3做氧化剂 B. 如果 8mol HNO3参与反应,则只能氧化得到2mol NO C. 每生成 22.4 L(标准状况)NO.........
8:
标准状况下将 6.72 L CO2通入1 L 0.5 mol·L-1NaOH 溶液中,当 CO2与NaOH 完全反应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的溶液还可以吸收部分 CO2 B. 溶液中溶.........
9:
关于离子的检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取少许试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氯水,再滴加 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 B. 取少许试液于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
10:
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 B. 向 Ca(OH)2溶液中加少量 NaHCO3溶液:Ca2++ OH- + HCO3.........
11:
下列选项中,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以及解释或结论均一致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氯气通入盛放湿润红布的集气瓶中 红布条褪色 说明 Cl2具有漂白性 B 在 Fe(OH)3胶体中加入稀.........
12:
(1)写出氨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用一支试管收集干燥的 NO 气体 13mL,间歇而又缓慢地通入 8mL 的 O2,按图进行实验,下列是最终状态的描述:①试管.........
13:
制取氨气并完成与氨气性相关的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__________做干燥剂(填序号) .........
14:
(1)实验室用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共热反应制取氯气,化学方程式是 4HCl(浓)+MnO2Cl2↑+MnCl2+2H2O,HCl 所起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KMnO.........
15:
一定量的CO2 通入体积为 50mL 的 NaOH 溶液中,为了测定应后溶液的成分,向其中滴加 1.0mol/L 的盐酸,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 C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下)的关系如图所示。 (1)OA .........
16:
A~H分别表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已知 C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G是红褐色难溶于水的沉淀。 请填写下列空白: (1)A的俗名是____.........
17:
某100mL混合液中,HNO3和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4mol/L和0.1mol/L。向该混合液中加入1.92g铜粉,加热使反应发生完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 ).........
友情链接: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