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查题吧
2000万题库,覆盖所有考试类目,免费查题
今日已更新
10
道题
搜索答案
热搜 :
湖北省
化学
上学
学年
宜昌
自治县
土家族
五峰
试卷
首页
>
试卷信息
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考试试题及答案
1:
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燃烧的条件 B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温度达到100℃ ①二氧化硫 ②二氧化氮 ③二氧化碳 C实验安全 D化学史 ①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
2: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来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现对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A. .........
3:
如图所示,等体积的A、B两集气瓶充满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硫,当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看到的现象是( ) A. A瓶中有水流入 B. B瓶中有水流入 C. 两瓶中均有水流入 .........
4:
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夜晚发现液化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立即加水灭火 C..........
5:
下列宏观现象和微观解释不一致的是( ) A. 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分子体积变大 B. 6000L氧气通过加压能装入40L的钢瓶中﹣﹣分子之间有间隔 C.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6:
如图是某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x=34 B. 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 C. 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 该元素原子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7: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正确的是( ) A. 地壳中元素含量 B. 镁离子结构 C. 物质的分类 D. 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关系模型......
8:
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实验I、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 B. 实验.........
9:
“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的归纳与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
10:
既具有可燃性,又具有还原性的固态物质是 A.碳 B.氧化铜 C.一氧化碳 D.氢气......
11:
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现将2.5g二氧化锰放入盛有100g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反应完全结束后,称得锥形瓶内的物质100.9g.请完成下列问题: (1)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
12:
(1)利用传感器实将化学实验的实验过程中某些因素(酸碱性、气压等)的变化以数据、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方法极大丰富了实验研究的方法,被称为“数字化实验”。某校化学研究小组同学利用数字化实验室,对初中.........
13:
请你根据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一中仪器C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欲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需在图一中选用A、B与______(填序号)组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
14:
水是地球表面覆盖最多的物质,也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爱护水资源,落实长江大保护。 (1)树立保护水体意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有_________; A 节约用水 B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 C 洗衣污水集中.........
15:
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空气质量与氮氧化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两种重要的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化学式为NO)是一种无色气体,熔点-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NO.........
16:
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1)变化Ⅰ属于______变化(选填“物理”“化学”),原因是__________(从微观的角度解释); (2)第三个方框的物质属于_______(填序.........
17: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氧化碳在工业上有重要作用。 (1)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__________。 生活处处是化学,下列是生活中发生的化学反.........
18:
用化学符号表示: (1)磷元素__________ (2)锌离子___________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
友情链接: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