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查题吧
2000万题库,覆盖所有考试类目,免费查题
今日已更新
10
道题
搜索答案
热搜 :
物理
同步
凸透镜
探究
科学
学年
测试
首页
>
试卷信息
2018-2019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同步测试考试试题及答案
1:
眼睛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这种成像与下列原理相似的是 A. 平面镜 B. 照相机 C. 幻灯机 D. 放大镜......
2:
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 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D. 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3: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雨首先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再将三者的中心大致调整在同一高度,最后调节物距和像距并将实验中几次成像的数据填入下表中.请你根据提供的信.........
4: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在a、b、c、d、e这五个点中: (1)把烛焰放在 .........
5:
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 C. D.......
6:
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当u=15cm时,.........
7:
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
8:
凸透镜是一种基本光学元件,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放大镜观察小物体时,小物体应放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B. 如果是远视眼,应当用凸透镜加以矫正 C. 照相机照全身照时,所成.........
9:
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则像的特点是( ) A. 倒立缩小 B. 倒立等大 C. 倒立放大 D. 正立放大......
10:
如下图的四个透镜中,哪个是凸透镜 A. B. C. D.......
11:
让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透镜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7cm处,经这个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A.缩小的实像 B.放大的实像 C.缩小的虚像 D.放大的虚像......
12:
当物距为2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为15cm,则此凸透镜的焦距是 A. f>20cm B. 15cm<f<20cm C. 7.5cm<f<10cm D. 10cm<f<15.........
13:
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时,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小华推断,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大于L。 (1)你认.........
14:
洋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
15:
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现律”的实验, (1)前面学过,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据此小明据出的问题是.........
16:
如图所示,有A、B两个盒子,里面各放了一块透镜,手指接触不到透镜,无法判断透镜边缘和中间厚薄的差别,但盒子中间透明的,可在盒子的一侧通过透镜看到盒子另一侧发出的光线.小杰想知道盒子里装的是凸透镜还是凹.........
17:
请写出三种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如图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 cm;当物距为30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________ ;当物距为15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与__.........
19: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小刚选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1)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倒立、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
友情链接: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