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查题吧
2000万题库,覆盖所有考试类目,免费查题
今日已更新
10
道题
搜索答案
热搜 :
同步
眼睛
神奇
物理
学年
测试
首页
>
试卷信息
2018-2019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6神奇的眼睛 同步测试考试试题及答案
1:
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所示,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A. .........
2:
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
3:
图中a、b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b图中他拿的眼镜 A. 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B. 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 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D. 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4:
如果一束平行光经过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__(选填“前”或“后”),这就是近视眼,需要佩戴________镜矫正。......
5:
如图所示是人眼的成像原理图,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则:当物体在很远地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物体靠近人眼时,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它的像将会落在视网膜_____(选填“前”、.........
6:
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下列关于近视眼的成因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 B.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强 C.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弱 D.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7:
下列图片中模拟了人眼球成像的是 A. B. C. D.......
8:
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用手摸镜片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远视镜 B. 让镜片正对.........
9:
下列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 ②① B. ③① C. ②④ D. ③④......
10:
要使眼睛看清一个物体,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这物体不一定是光源 B. 物体和眼睛在同一直线上 C. 物体肯定有光线进入眼睛 D.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看到......
11:
某同学是近视眼,从戴上眼镜能看清书上的字迹,到摘下眼镜仍能看清书上的字迹,他应该 A. 将书靠近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 B. 将书靠近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C. 将书远离眼睛;视网膜.........
12: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所示是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B. 图中所示是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C. 图中所示是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D. 图中所示是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13:
如图所示,①②③④四幅图分别表示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过远视眼、近视眼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成像情况和对它们进行矫正的做法.其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 ②① B. ③① C. ②④ D. ③.........
14:
小东同学通过调查,得到如下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一些信息: (a)人的眼球就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正常人眼的晶状体厚度可以.........
15:
(5分)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课外实验中: (1)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收水量来调节)、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
16:
小月同学平常眼睛近视,却一直没配戴眼睛,致使近视得越加厉害.通过这次探究,她感受到戴眼镜的重要性,于是就在同学的陪同下到眼镜店配了一副眼镜,竟然500度!她走出眼镜店,戴上眼镜刚下台阶,猛地一个趔趄差.........
17:
眼球好像一个________,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视网膜相当于________,眼球和照相机不同的地方在于:照相机镜头的焦距是不变的,而眼球中“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
18:
仔细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 缩小的实像,如图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
19:
如图,是某同学看近处物体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他是________ 眼(选填“近视”或“远视”)。他应配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 。(选填“凸透镜” 或“凹透镜”)......
友情链接: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