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查题吧
2000万题库,覆盖所有考试类目,免费查题
今日已更新
10
道题
搜索答案
热搜 :
经济
同步
重心
区域
必修
历史
高中
测试
首页
>
试卷信息
岳麓版2018届高中历史必修二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同步测试考试试题及答案
1:
“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朝廷设置江淮转运使,负责粮食北运京畿。这一现象发生于( ) A. 战国 B. 秦代 C.东晋 D.唐代......
2:
“(宋政府)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两浙一带,“所在围田遍满”“昔日之曰江、曰湖、曰草荡者,今皆田也”。材料所反映的实质是 A. 南方耕地面积增加 B. 南方农田水利发展较快 C. .........
3:
汉代的山东经济区除了包括今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外,还包括 ①陕西 ②晋南 ③苏北 ④皖北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
据统计,安徽在两汉时共有76座县治城市,仅占全国的5%左右。其分布是淮北36座(47.4%)、江淮30座(39.5%)、皖南10座(13.1%)。安徽有50处确认的汉代城市遗址,大多规模较小。(数据摘.........
5: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四大经济区是指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B.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特点划分而成 C.各经济区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D.黄.........
6:
吴松弟所著《中国移民》一书中,详细论述了北方人口南迁的具体背景、迁移过程、分布状况和造成的影响。这一南迁现象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 南方人口增加,逐步超过北方 B. 对南方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
7:
据《中国古代经济史》记载:“明初的科举,南人及第者十倍于北人,以至于不得不采用南北分卷,勉强维持南北人数的均衡。”据此可知 A. 科举制度逐渐陷入困境 B. 八股取士束缚人们的创造性 C. 南北经济差.........
8:
据统计,自上古至隋朝见于记载的88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72件,华南仅占16件。而唐代见于记载的212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101件,华南占111件。这说明( ) A. 南方水利技术超过北方 B. 南方农.........
9:
唐人罗让指出唐朝“根本实在于江淮矣”。杜牧也说:“江淮赋税,国用根本。”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 江淮地区经济发达 C. 唐朝重视江淮的开发 D. 江淮赋税沉重......
10:
唐朝后期,太湖流域的进士及第的人数增加了,前期没有出现过进士的一些地区也出现了进士。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福建、江西和湖南。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士人影响力“南重北轻” B.政治权力中心转向南方 C.南.........
11:
《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都长安,而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故常转漕东南之粟。”此记载反映出 A. 唐朝时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B. 四川成为唐朝重要的粮食产地 C. 唐.........
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13: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两晋、唐、宋时北方人口多是在战乱发生、生命受着威胁的情况下南迁的,迁移的方式往往是整个家族的行为即举族迁移,并在迁移地聚族而居、聚乡而居。明清时期湘、鄂、赣地区特别是江西的流.........
14:
下图反映了我国汉代经济发展呈现出什么特征 A. 发展水平高 B. 地区发展不平衡 C. 农牧平分秋色 D. 经济重心渐南移......
15:
下图可以用来研究中国古代 ①人口南北流动 ②经济重心转移 ③南北经济发展形势 ④饮食结构变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6:
“入宋以后,……不论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还是文坛领军人物,大多是南方的面孔了。在科举考试中,南方人的优势明显,北宋后期不得不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
17:
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 A. 经济结构出现转型 B. 商品.........
18:
新的经济重心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经济中心、政治中心和时间长久。按照这个标准来判断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可能是在 A. 魏晋南北朝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北宋时期 D. 南宋时期......
友情链接: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