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查题吧
2000万题库,覆盖所有考试类目,免费查题
今日已更新
10
道题
搜索答案
热搜 :
海南
化学
试卷
首页
>
试卷信息
海南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考试试题及答案
1:
下列活动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燃烧液化气炖制排骨 B.利用熟石灰改良酸性的土壤 C.用大米、红薯等酿酒 D.用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2: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厨房常备用品,其主要成分富含糖类的是 A.柴 B.米 C.油 D.盐......
3:
下列图标中,属于我国制定的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 ) A. B. C. D.......
4:
某同学探究 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了以下实验: (1)取样,分别加入到 CuSO4 溶液中,发现 X、Z表面出现红色物质而 Y 却没有;(2)取 X、Z大小相等的颗粒,分别加入到溶质质量分.........
5:
在全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中,广泛使用了过氧乙酸(化学式 CH3COOOH)对公共场所、家用物品、医疗器械及传染病房进行杀菌消毒。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是由2个碳原子、3个氧.........
6: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1℃时 20g 丙加入 50g 水中,充分搅拌得到 70g 溶液 C.甲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
7: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除去 CO2 中少量的 CO------点燃 B.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加水溶解过滤 C.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和硝酸铵 D.灼烧后闻气味区分羊毛线和腈纶线......
8:
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A. 隔绝氧气 B. 降低着火点 C. 隔离可燃物 D. 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9:
如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对应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为 13 B.该原子易失去电子 C.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D.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10: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不需放少量水的是 A.硫磺 B.红磷 C.铁丝 D.蜡烛......
11: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墨”的主要成分是 A. 碳 B. 硅 C. 磷 D. 碘......
12:
近日,华为发布了全球首款采用塑料制作柔性屏幕的5G折叠手机。塑料属于 A. 天然材料 B. 合成材料 C. 金属材料 D. 无机非金属材料......
13:
打开装有浓氨水的试剂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由原子构成 C.分子大小可以改变 D.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14:
某潜水艇上有 100 人,如果每人每分钟耗氧气为 0.001kg,假如所需要的氧气全部由 Na2O2 与 CO2 反应来提供, 则一天消耗 O2 的质量为 ,该潜水艇一天所需要 Na2O2 的质量是多.........
15:
已知 t℃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 40g,在该温度下,将 25g 氯化钾固体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溶解,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16:
天然气是一种比较清洁的化石能源,主要成分为甲烷,现对甲烷的制取、性质、应用做以下研究,请回答相关问题 (制取研究) 查阅资料得知:①通常状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②实验室.........
17:
如图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的作用是_____。, 实验,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此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不考虑酚酞) 有_____(写出所有的可能情况)。......
18:
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 材料化学-------为防止食品变质常采用真空包装,目的是隔绝_____。 检验塑料包装袋是否为热塑性塑料的方法(包括操作、现象)________。......
19:
硬水不仅对健康造成危害,而且会给生活带来很多麻烦。硬水受热后会产生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实验室由水垢制取纯净氯化钙固体的流程如下: 请按要求填空: (1)用___.........
20:
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 (1)环境化学-------水是生命之源,写出一种节约水的措施_____ (2)农业化学-------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尿素(CO(NH2)2)属于_____(.........
21:
请阅读短文,用化学用语填空: 小强在同学毕业纪念册写上:愿我们的心情,如燃放的烟花那样绚丽;愿我们的日子,如酚酞遇碱那般鲜红;愿我们的学业,如白磷自燃那么顺利。 (1)烟花中含有硝酸钾,硝酸钾中的金属.........
22:
一定条件下,甲、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50 0.5 0 0 反应后的质量/g 23 X 24 3.........
友情链接: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