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查题吧
2000万题库,覆盖所有考试类目,免费查题
今日已更新
10
道题
搜索答案
热搜 :
山东省
济南
城区
化学
试卷
首页
>
试卷信息
2013-2014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考试试题及答案
1: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常用铁桶来储运烧碱 B.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C.CO2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D.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
2:
创建卫生城市,市民自觉践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植物秸秆就地焚烧,还肥于田 B.健身器材表面涂刷油漆,可以防止生锈 C.垃圾分类回收,节约资源,产生价值 D.植树种花,绿化社区环境......
3: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洗洁精可去除油污,属于一种乳化现象 B.废旧电池中的化学物质能严重污染环境 C.用熟石灰处理含酸量超标的工业污水,防治水污染 D.厨房煤气泄漏后马上.........
4:
下列对相应微粒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元素化合时常显+1价 B.带2个单位正电荷 C .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 D . 化学性质稳定......
5: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CO还原氧化铁实验开始时,先通CO,后加热 B.把98%的浓硫酸沿器壁注入盛有水的量筒内稀释 C.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 D.用.........
6:
以下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天然气燃烧 B.铜制品锈蚀 C.太阳能热水 D.铁矿石炼铁......
7:
(7分)下面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备.........
8:
(5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Ⅰ所示。常温下,分别向装有适量甲、乙物质的两支试管里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两支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放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里,如图Ⅱ.........
9:
(4分)我们学习化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学会从化学的视角认识和分析生活生产中的一些问题。 (1)2013 年济南市整合趵突泉、大明湖、五龙潭、护城河等旅游资源,组建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它集独特的自然山水景观和.........
10:
(4分)据悉4月25日和26日,我市采用人工增雨作业,发射增雨火箭弹148枚,平均降水量达到“中雨”量级。某型增雨火箭弹长80cm,玻璃钢外壳,内装增雨剂碘化银。增雨火箭弹发射升空后,碘化银(化学式为.........
11:
(4分)按要求从氮气、甲烷、氢氧化镁、一氧化碳、氯化钠、硫酸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一种非金属单质 ; (2)一种非金属氧化物 ; (3)一种难溶于水的碱 ; (4)一种.........
12:
向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7%的硝酸银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测得滴入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有如图所示关系,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6.3% B.7.3% C.10% D.17%......
13:
将一定量的Zn、Fe混合粉末加入一定量CuCl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则下列对滤渣和滤液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Fe2+ B.滤液中一定含Zn2+ C.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 ,说明一定.........
14:
有一物质X,分成等量的三份,分别加入到足量的NaOH溶液、氯化钡溶液、HCl溶液中,产生的现象如下表。则该物质X是下列各项中的 加入物质 NaOH溶液 氯化钡溶液 HCl溶液 现象 产生蓝色沉淀 产生.........
15:
以下化学实验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在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中,用足量的铜粉除去氧气 B.用澄清石灰水验证CO中混入的少量的CO2 C.用过量的CaCl2溶液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杂.........
16: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物质丁的化学式是H2O D.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3......
17:
((7分)某纯碱样品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为了测定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明同学准确称取 12.0g样品,做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X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需有 。 .........
18:
(7分)现有某不纯的碳酸钠固体样品,已知其中含有的杂质可能是Na2SO4、CuSO4、NaCl、C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杂质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所示(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
友情链接: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