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查题吧
2000万题库,覆盖所有考试类目,免费查题
今日已更新
10
道题
搜索答案
热搜 :
安徽省
物理
实验
上学
学年
试卷
首页
>
试卷信息
安徽省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实验班)物理试卷考试试题及答案
1:
如图所示,是两个大小不同的电阻的I-U图线,那么( ) A. 电阻大的应是图线A B. A、B图线的电阻相等 C. 电阻小的应是图线B D. 两个电阻并联后的I-U图线在区域Ⅰ......
2:
有一条横截面积为S的铜导线,通过的电流为I。已知铜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电子的电量为e。若认为导线中每个铜原子贡献一个自由电子,则铜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可表示为( ).........
3:
如图所示电路中,各灯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分别是:A灯“10V,10W“,B灯“60V,60W”,C灯“30V,30W“,D灯“20V,20W“.在a、b两端加上电压后,四个灯都能发光。比较各灯消耗功率的.........
4:
如图所示,三个带电量相同、质量相等、重力不计的粒子A、B、C,从同一平行板间电场中的同一点P射入,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PA、PB、PC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三个粒子的加速度关系aA.........
5:
如图所示,厚薄均匀的矩形金属薄片边长为ab=40cm,ad=10cm,ae=5cm,若将A与B接入电路时,电阻为R1;若将C与D接入电路时,电阻为R2,则R1:R2为( ) A. 2:1 B. 4:1.........
6:
如图所示,三条平行且等间距的虚线表示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其电势分别为10V、20V、30V。实线是一带负电的粒子(不计重力)在该区域内运动的轨迹,对于轨迹上的a、b、c三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7:
铅蓄电池的电动势为2V,这表示( ) A. 蓄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比一节干电池(电动势为1.5V)的大 B. 电路中每通过1C的电量,电源就把2J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 蓄电池两极的电压为2.........
8:
如图所示,为电动机提升重物的装置,电动机线圈电阻为r=1Ω,电源两端的电动势为5V,电路中的电流为1A,电阻R为2Ω,物体A重20N,不计摩擦力,求: (1)电阻R上消耗的热功率是多少? (2)电动机.........
9:
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研究灯泡L(1.2V,1.0W)的伏安特性曲线,并测出该灯泡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值,检验其标示的准确性。 (1)在闭合开关S前,滑动变阻器触头应放在______端。(选填“.........
10:
有一个电流表G,内阻Rg=300Ω,满偏电流Ig=1mA,若把它改装为量程0~15v的电压表,需_____(串联或并联)______Ω的电阻;若把它改装为量程0~3A 的电流表,需______(串联或.........
11:
伏安法测电阻,测量电路的接法有安培表内接法和安培表外接法两种电路,如下图A、B所示,其中______(填A或B)属安培表外接法。用安培表外接法测Rx,测量值R测=,与真实值比,是偏______(填“大.........
12:
有AB两段电阻丝,材料相同,长度也相同,它们的横截面的直径之比为dA:dB=1:2,把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电阻之比RA:RB=4:1 B. 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IA:.........
13:
直流电动机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一个直流电动机M 和电灯L 串联后接在直流电源上,电动机内阻rM=0.5Ω,电灯灯丝电阻 R=6Ω(阻值认为不变),电源电动势 E=12V,内阻不计,开.........
14:
如图电路中R1=4Ω,R2=6Ω,R3=18Ω,通电后( ) A. 经R1和R3的电流之比I1:I3= 4:1 B. R1两端的电压和R3两端的电压之比U1:U3= 4:9 C. 三个电阻消耗的电功率.........
15:
某同学用伏安法测电阻,分别采用了甲、乙两种电路测量,关于误差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选择甲图,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B. 若选择乙图,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C. 若被测电阻Rx与电压表内阻接近,应该选.........
16:
如图所示为闭合电路中两个不同电源的U-I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动势E1=E2,内阻r1<r2 B. 电动势E1=E2,内阻r1>r2 C. 电动势E1>E2,内阻r1>r2 D. .........
17:
如图所示电路中,灯L标有“6V 3W”,定值电阻R1=4Ω,R2=10Ω,电源内阻不计,当滑片P滑到最下端时,电流表读数为1A,此时灯L恰好正常发光,试求: (1) 电源电动势; (2)当滑片P滑到最.........
友情链接: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