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查题吧
2000万题库,覆盖所有考试类目,免费查题
今日已更新
10
道题
搜索答案
热搜 :
宇宙
选修
地球
同步
测试
首页
>
试卷信息
人教版选修1宇宙与地球1.2探索宇宙同步测试考试试题及答案
1:
现代宇宙学是探讨( ) A. 银河系的起源的学科 B. 太阳系的起源的学科 C. 总星系的起源的学科 D. 生命的起源的学科......
2:
航天时代( ) ①可以突破地球及其大气层 ②可以突破太阳及其影响 ③人类的足迹可以到达地球以外的行星 ④实现了对月球的直接取样观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
2004年3月,美国“机遇号”火星车找到火星可能有过适合生命栖居环境的依据,主要是在火星表面发现( ) A. 显示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化石 B. 大量被流星体撞击的坑穴 C. 曾被水浸润过的迹象 D. 适.........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哈勃发现所有恒星的光谱线都红移,并且红移量与距离成正比 B. 哈勃发现所有恒星的光谱线都红移,并且红移量与距离成反比 C. 有的星系在远离我们,有的星系在靠近我们 D. .........
5:
关于中国航天事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 B. 1970年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是“神舟一号” C. “神舟五号”于2005年顺利升空和返回 D. 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
6: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开创了从太空观测、研究地球和整个空间的新时代,其时间及发射的国家是( ) A. 1957年苏联 B. 1975年俄罗斯 C. 1957年美国 D. 1975年美国......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迄今为止,人类已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即总星系 B. 仙女座属于银河系中的天体系统 C. 所有星系的光谱线都红移,红移量与距离成反比 D. 所有星系都在远离地球;星系越远,远离.........
8:
下面________不是研究恒星的方法( ) A. 力学方法 B. 光学方法 C. 观测方法 D. 地层研究方法......
9:
恒星的光度就是( ) A. 亮度 B. 恒星辐射的波长 C. 恒星辐射的总量 D. 光度越大,亮度越大......
1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探究恒星世界不能只靠望远镜观测 B. 应用光学方法不能测定恒星的速度 C. 光谱线被誉为恒星的“指纹” D. 天体远离地球时发生红移现象......
11:
测定某颗恒星的光谱线发现其波长变长,说明该恒星正在( ) A. 远离地球 B. 靠近地球 C. 位置不变 D. 恒星光度发生了变化......
12:
以下关于星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它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氦 B. 同恒星相比,星云具有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大的特点 C. 星云的物质密度十分稀薄,主要成分.........
13:
河外星系与银河系的关系是( ) A. 并列关系 B. 包含关系 C. 大与小的关系 D. 亮与暗的关系......
14:
2009年7月22日上午上海将能观察到一次壮观的日全食。读图回答问题。 (1)日全食发生的条件: (2)7月22日,月球本影扫过的地形区有 平原和 盆地,这 里大城市众多、人口密集,是我国普及天文科学.........
15: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某中学地理小组进行了如下测定当地经纬度的活动。 测量工具:自制支架一个、学习用量角器一个、重锤一只(系有细绳)、手表一块(已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校准时间)。 安装方式:.........
16:
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探索广袤星空、认识神秘宇宙的力度不断加深。 材料一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我国宇航员首次实现了太空行走,实现了我国航天事业的重大突破。下表是我.........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浩瀚的太空中,“和平号”轨道空间站绕地球飞行了光辉的13年,接待了26支科学实验队伍,进行了16 500次科学实验。但近几年来,它历经了多次撞击、漏气、失火事件,工艺和硬件.........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天王星被发现后,天文学家观察到地球的这位“新兄弟”时时有“越轨”的现象。按照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天文学家推测,也许在天王星之外还有一颗行星,干扰了天王星的运行.........
19: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不能解释( ) A. 行星为什么作椭圆运动 B. 天体为何能悬在空中 C. 预报行星的运动 D. 太阳系的起源......
20:
行星围绕着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而不是圆,证明这一结论的科学家是( ) A. 牛顿 B. 开普勒 C. 伽利略 D. 第谷......
友情链接: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