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查题吧
2000万题库,覆盖所有考试类目,免费查题
今日已更新
10
道题
搜索答案
热搜 :
试卷
化学
测试
综合
学期
吉林省
首页
>
试卷信息
【全国百强校】2017届吉林省九年级下学期综合测试(一)化学试卷(解析版)考试试题及答案
1: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下列有关甲烷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 由1个碳元素和4个氢元素组成 B. 属于有机化合物 C. 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1 D. 日常生活中用作燃料......
2:
下列图示的与试管有关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加入锌粒 B. 倾倒液体 C. 加热液体 D. 连接胶塞......
3:
下列物质中,与水混合能够形成溶液的是 A. BaSO4 B. Mg(OH)2 C. K2CO3 D. Fe(OH)3......
4:
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A. 金刚石 B. 二氧化碳 C. 水 D. 氯化钠......
5:
下列变化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酒精挥发 B. 矿石粉碎 C. 钢铁生锈 D. 冰雪融化......
6:
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7:
我们常通过对比实验来获得信息。根据下图所示三个对比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A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下的白磷不燃烧,这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 (2)实验B中,通过试管b和.........
8:
结合验证铁、铜、银活动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将铜丝和铁丝分别放入相同的浓度的稀H2SO4中,依据__________现象,可以判断Fe的活动性比Cu强; (2)将铜丝放入AgNO3溶液中,C.........
9:
将下列有关性质、变化、现象不同的原因填写在横线上: (1)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主要原因是它们的__________不同; (2)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主要原因是________不同;.........
10:
分析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在10℃时,甲的溶解度约是__________ g; (2)使20℃时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之一是__________; (3).........
11:
根据给出的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序数为1的元素名称为____________; (2)在化学反应中,Be和Mg都容易失去______个电子变成离子; (3)氧原子.........
12:
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日常生活中,常利用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从微观角度看,湿衣服能晾干的原因是__________。......
13:
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3个铜离子__________;(2)4个氨分子__________。......
14:
下列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 A. 比较锌和银的活动性:将锌片和银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B. 鉴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铵两瓶固体:向瓶内加入足量水,测温度变化 C. 除去稀盐酸中的少量硫酸: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
15:
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中,合理的是 A. 测碱溶液的pH结果偏小——直接把试纸伸入待测液中 B. 用KMnO4制氧气时试管炸裂——在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C. 粗盐提纯实验后所得产率偏低——蒸发时有一些液.........
16:
以下对化学物质的评价不符合事实的是 A. 二氧化碳:能灭火但会造成酸雨 B. 煤:可用作燃料但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 C. 氧气:可供人呼吸但会使食物变质 D. 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炼金属但会使人中毒......
17:
某固体可能含有NaOH、NaCl、Na2CO3、CaCl2、MgCl2五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相关实验及现象如下(微溶性物质按可溶性处理): 综合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
18:
通过实验鉴别稀盐酸、NaOH溶液、Ca(OH)2溶液、NaCl溶液、Na2CO3溶液五瓶无色溶液,有关实验如下: (1)取样,分别滴加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_________,并据此将其标记为A组,.........
19:
下列仪器或装置用于实验室里CO2、的制备和性质实验,分析回答问题。 (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 ; (2)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 (3).........
20:
现欲配制7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该实验的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 (1)需要称取氢氧化钠的质量是14g(使用了砝码和游码),若称量时出现了右盘高的现象(如图A),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
友情链接: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