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查题吧
2000万题库,覆盖所有考试类目,免费查题
今日已更新
10
道题
搜索答案
热搜 :
江苏省
泰州
模拟
化学
试卷
首页
>
试卷信息
2020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考试试题及答案
1:
某学生利用身边常见的物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下列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木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 C.用明矾净化浑浊的生活用水 D.用食盐水除水瓶中的水垢......
2:
欲检验高温煅烧后的石灰石是否完全分解,可选用的试剂是 A. 紫色石蕊试液 B. 无色酚酞试液 C. 澄清石灰水 D. 稀盐酸......
3:
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x的数值可能是( ) A. 9 B. 10 C. 12 D. 17......
4:
2012年两会期间“航空母舰”再次成为热门词。海军副司令员徐洪猛表示:今年我国将有安排航母入役的计划。建造航母需要大量的特种钢材。钢材属于 A. 金属材料 B. 无机非金属材料 C. 合成材料 D. .........
5: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粗盐 C. 生铁 D. 纯碱......
6:
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 B.石油分馏 C.高粱、小麦等粮食为原料酿酒 D.苹果腐烂......
7:
请按要求填空 (1)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①2个汞原子_____; ②铁离子_____; ③甲烷_____; ④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_____。 (2)现有H、N、O、Ca四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
8:
右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其中水电解系统及燃料电池系统中的溶液均采用KOH溶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燃料电池系统中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 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循环使用 .........
9: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均足量)( ) 选项 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Na2SO4(CuSO4) 氢氧化钠 过滤、洗涤、烘干 B .........
10:
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不正确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 B.将一定量的木炭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至燃烧 C.20℃时向蔗糖的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蔗糖固体 D.等.........
11:
下列物质的转变一步能实现的是( ) A.CO→Na2CO3 B.Cu(NO3)2→CuCl2 C.Al2O3→Al2 (SO4)3 D.CaCO3→Ca(OH)2......
12:
用水不能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物质均为白色固体)的是( ) A.纯碱、硫酸铜 B.硝酸铵、烧碱 C.面粉、白糖 D.碳酸钙、硫酸钡......
13:
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A. 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用于腌制火腿 B. 在煲好的鸡汤中放入适量的加碘食盐 C. 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 D. 霉变的大米经过反复蒸煮后食用......
14:
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 B.t1℃时,将a、b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C.将t2.........
15: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用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时,试纸变为蓝色 B.空气中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塞,瓶口上方有白雾出现 C.铁丝在纯净的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6: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量取液体 B. 熄灭酒精灯 C. 甲烷验纯 D. 稀释浓硫酸......
17:
在电缆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量的含铜废料(废料中电缆皮和其它杂质不参与化学反应也不溶于水)。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得知这一情况后,想回收利用含铜废料,根据工业制备硫酸铜的流程做了如下实验: 查.........
18: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P197有下列表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 (提出问题)小明同学在阅读课本时提出问题,稀盐酸和浓盐酸反应是否相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浓硫.........
19:
甲、乙两组同学用下列仪器和装置完成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回答问题: (甲组同学实验) (1)甲组同学用图一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且纯净的CO2气体,并检验CO2的性质。B中盛放试剂的作用为_____,装置.........
20:
去郊游野炊实为一大快事。在野炊的情趣之中,如果遇到下面一些问题,你是如何处理的? (1)野餐食谱如下:主食:馒头配菜:烤火腿、鲫鱼汤、五香豆干。主食和配菜中主要含蛋白质、_____、油脂、无机盐和水等.........
友情链接: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