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它 > 题目详情
与陋室铭格式一样的文言文【除了爱莲说】
题目内容:
与陋室铭格式一样的文言文【除了爱莲说】优质解答
交友“铭”
友不在多,知心就行.貌不在美,心仁则灵.斯是好友,唯吾真情.遭难舍身救,遇福共分享.彼此存信任,处事有默契.可以同生死,共患难.无争吵之乱耳,无猜嫉之劳形.战国廉蔺交,盛唐李孟情.好友云:“君交如水.”
扇子铭
大火流金,天地为炉.汝于是时,伊、周大儒.
北风其凉,风雪载途.汝于是时,夷、齐饿夫.
噫!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吾与汝有是夫!
唐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诗]
山的名声不在于山的高低,只要有了仙人也就有了名声.水的名声不在于水的深浅,只要有了龙的存在也就有了灵气.虽然我所处的是一间简陋狭小的房屋,但我高尚的道德品格同样可以四处传播.苔藓爬上了台阶,呈现一片碧绿.小草映着门帘,室内满是青葱.平日里谈笑的都是博学通达的大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一个是没有文化不学无术的人.可以随心所欲的拨弄那未经雕饰的琴,翻阅研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使耳朵的听觉紊乱,也没有众多的公文需要劳心伤神.这间简陋狭小的房屋既如同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又如同西蜀的扬雄故居般出名.就像孔子说的:只要是道德品格高尚的君子居住之地,有什么理由说它是简陋的呢?
赏析]
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
《陋室铭》流传千古,陋室亦因之而名闻天下.如今,刘禹锡当年的陋室位于安徽和县城中,3幢9间呈品字状的房屋,斗拱飞檐,白墙黑瓦,典雅古朴,静谧灵秀.石铺小院绿茵遍地,松竹迎人,含英蕴秀,令人似乎嗅到浓郁的翰墨馨香.院内东侧小巧精致的亭内,立有“《陋室铭》碑石”,上刻流传千年的《陋室铭》全文,字为书法家孟繁青所书,风骨端凝,清秀悦目.主室正中,有刘禹锡立像一尊,潇洒庄重,上悬“政擢贤良”匾额.陋室占地不广,踱步其间,似觉人与自然在此得到净化.
《陋室铭》通篇81字,情与景会,事与心谐.细读此铭,不觉此室之陋,但觉此室之雅:环境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人文之雅,接纳文人墨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心境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抒发了作者旷达致远,不同流俗的可贵气质.刘禹锡为官,清廉无私,勤于政务,关心民生;为文,超世出尘,大智大睿,为后人留下许多琅琅上口,富含哲理的诗歌和散文.
优质解答
友不在多,知心就行.貌不在美,心仁则灵.斯是好友,唯吾真情.遭难舍身救,遇福共分享.彼此存信任,处事有默契.可以同生死,共患难.无争吵之乱耳,无猜嫉之劳形.战国廉蔺交,盛唐李孟情.好友云:“君交如水.”
扇子铭
大火流金,天地为炉.汝于是时,伊、周大儒.
北风其凉,风雪载途.汝于是时,夷、齐饿夫.
噫!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吾与汝有是夫!
唐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诗]
山的名声不在于山的高低,只要有了仙人也就有了名声.水的名声不在于水的深浅,只要有了龙的存在也就有了灵气.虽然我所处的是一间简陋狭小的房屋,但我高尚的道德品格同样可以四处传播.苔藓爬上了台阶,呈现一片碧绿.小草映着门帘,室内满是青葱.平日里谈笑的都是博学通达的大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一个是没有文化不学无术的人.可以随心所欲的拨弄那未经雕饰的琴,翻阅研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使耳朵的听觉紊乱,也没有众多的公文需要劳心伤神.这间简陋狭小的房屋既如同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又如同西蜀的扬雄故居般出名.就像孔子说的:只要是道德品格高尚的君子居住之地,有什么理由说它是简陋的呢?
赏析]
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
《陋室铭》流传千古,陋室亦因之而名闻天下.如今,刘禹锡当年的陋室位于安徽和县城中,3幢9间呈品字状的房屋,斗拱飞檐,白墙黑瓦,典雅古朴,静谧灵秀.石铺小院绿茵遍地,松竹迎人,含英蕴秀,令人似乎嗅到浓郁的翰墨馨香.院内东侧小巧精致的亭内,立有“《陋室铭》碑石”,上刻流传千年的《陋室铭》全文,字为书法家孟繁青所书,风骨端凝,清秀悦目.主室正中,有刘禹锡立像一尊,潇洒庄重,上悬“政擢贤良”匾额.陋室占地不广,踱步其间,似觉人与自然在此得到净化.
《陋室铭》通篇81字,情与景会,事与心谐.细读此铭,不觉此室之陋,但觉此室之雅:环境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人文之雅,接纳文人墨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心境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抒发了作者旷达致远,不同流俗的可贵气质.刘禹锡为官,清廉无私,勤于政务,关心民生;为文,超世出尘,大智大睿,为后人留下许多琅琅上口,富含哲理的诗歌和散文.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