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
回答题目:2621条
这一理论被称为购买力平价说(TheoryofPurchasingPowerParity,简称PPP理论).购买力评价说分为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PPP)和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PPP).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一国货币的价值及对它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国内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决定的,即由它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表示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而购买力的大小是通过物价水平体现出来的.根据这一关系式,本国物价上涨将意味着本国货币相对外国货币的贬值.相对购买力平价弥补了绝对购买力平价一些不足的方面.它的主要观点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将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它表明两国间的相对通货膨胀决定两种货币间的均衡汇率.从总体上看,购买力平价理论较为合理地解释了汇率的决定基础,虽然它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等其他因素对汇率的影响,但该学说至尽仍受到西方经济学者的重视,在基础分析中被广泛地应用于预测汇率走势的数学模型.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利,研究和比较各国不同的货币之间购买力关系的理论.瑞典学者较早就研究了购买力平价方面的问题.瑞典于1745--1777年曾脱离铸币平价而实行过浮动汇率,此后汇率剧烈波动.政府企图通过干预保持汇率的稳定,但屡遭失败.另外,由于瑞典参加了长达7年的英法战争,使国内通货膨胀加剧.在这种背景下,以克里斯蒂尔尼为代表的非官方经济学家提出了汇率贬值是因货币购买力下降所致的观点.这是购买力平价的早期观点.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人们对外国货币的需求是由于用它可以购买外国的商品和劳务,外国人需要其本国货币也是因为用它可以购买其国内的商品和劳务.因此,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交换,就等于本国与外国购买力的交换.所以,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也就是汇率,决定于两种货币的购买力比率.由于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因此两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表示.这就是购买力平价说.从表现形式上来看,购买力平价说有两利,定义,即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是购买力平价的早期理论.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在一定的时点上,两国货币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如果用一般物价指数的倒数来表示各自的货币购买力的话,则两国货币汇率决定于两国一般物价水平的商.用公式表示为:R = PA/PBR为绝对购买力平价下的汇率;PA、PB为A、B两国的一般物价水平.
相对购买力平价在表示一段时期内汇率的变动时考虑到了通货膨胀因素.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各国在战争期间滥发不兑现银行券,导致了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这促使经济学家对绝对购买力平价进行修正.他们认为,汇率应该反映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原因在于通货膨胀会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各国货币的购买力.因此,当两种货币都发生通货膨胀时,它们的名义汇率等于其过去的汇率乘以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商.用公式表示为:
R1 = R0IA/IB
R1购买力平价理论产生以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这使它成为现在最重要的汇率理论之一.购买力平价理论具有很强的合理性.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可以决定两国货币汇率,这实际上是从货币所代表的价值这个层次上去分析汇率决定的.这抓住了汇率决定的主要方向,因而其方向是正确的.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如果商品价值量既定,则两国纸币购买力的差异实际上代表了两国货币所体现的价值量的差异.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就是两国货币价值量之比.因而两国货币兑换的汇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表现出来.
购买力平价决定了汇率的长期趋势.不考虑短期内影响汇率波动的各种短期因素,从长期来看,汇率的走势与购买力平价的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购买力平价为长期汇率走势的预测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