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雅士绍先生 张晓惠 ①青砖黛瓦,小巷曲幽。卖古钱币的、摆邮票摊的,还有土黄的玉石、似乎注满岁月沧桑的青瓷花瓶,与一群粗陋的小小的佛像、古铜色的香炉,依次坐在摊开的灰布上。...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雅士绍先生
张晓惠
①青砖黛瓦,小巷曲幽。卖古钱币的、摆邮票摊的,还有土黄的玉石、似乎注满岁月沧桑的青瓷花瓶,与一群粗陋的小小的佛像、古铜色的香炉,依次坐在摊开的灰布上。茂密的梧桐、高大的香樟为这些真假宝贝们遮蔽风雨,就这样从夏日一直坐到春天。这些个古钱币、老邮票、弄不清真假的古董,倒也将这文化街的小巷子点缀得古意盎然。那些卖文房四宝的铺子、卖盐雕工艺品的门店,还有裱画裱字门市的主人们倒也挺乐意这些人在自家铺子前摆摊设点的。每日里上、下铺面的门板时,下一块看一眼小巷北:王先生来啦?上一块门板看一下小巷南,李老板准备收摊啦!有时,还有绍先生。
②摆摊设点的大都是一群七十来岁的老人,架着厚厚的一圈又一圈的老花镜,与自己有意出售的上了些岁数的真假古董们相得益彰又相互依存,绝对和谐。唯有绍先生年轻,四十来岁的年纪,清癯的面庞,中等个头。秋日,他第一次坐在文化街的西侧的小马扎上,铺开一块军绿色的帆布,将他随身背的大吉普帆布包打开,将一堆泛了黄的线装书,一册又一册地摆放在了金色的秋风里。秋风瑟瑟,卷起绍先生长长的额发,翻起那册册线装书的页边眉脚。
③长时间盘踞文化街的“老杆子”们相互打量:是哪儿钻出这么个小子?绍先生却不管周围的诧异眼神,摆放完毕,从包中掏出平板电脑,两只手就在键盘上龙飞凤舞了。也有的卖主生意清冷,就凑过去看这小子在电脑上捣鼓啥,绍先生笑笑说是写文章,却原来是在“博客”上写文章。是博客,不是“扑克”!王先生肯定地对着小巷对面的卖钱币的李先生说。绍先生一手好字也有好文笔,很快老人们就喜欢上这小子了。他和他们不一样,他不是每天都来,他每个月逢十逢五,且这逢十逢五的日子是双休日他才来。老杆子们很快知道,绍先生是公务员,且是热门局的公务员!
④绍先生写得一手好书法,懂的人说是“范体”,绍先生还真习的是范曾大师。摆摊之余,在那间卖文房四宝的铺子里,提腕、悬肘、落笔:“德不孤必有邻”。再是一张:“满招损谦受益”。酣畅淋漓潇洒俊逸,且有几分仙风道骨。端了紫砂茶壶在案边仔细端详的文房四宝铺子的老板,喜得两眼在镜片后面闪闪发光:高人啊!高人!和范曾大师的帖子一模一样!这两幅字留给小店作镇店之宝如何啊!绍先生想了想在自己的墨宝下方添上“习范曾大师”,老板摇着头直叹气。春节之前,卖古钱币的、倒邮票的几位喜孜孜地捧着红纸,由绍先生写上斗大的“福”字捧了回家。
⑤绍先生在博客上谦虚:没有家学,没有师承,没有起伏的人生;不藏书,不用功,不会思考问题……可十天半月,博客上读书笔记的更新总是让人眼前一亮,谈《老人与海》论《诗经》还有卢梭的《忏悔录》……经典中另辟深意,诠释中溢满新解,还真是学贯中西纵横捭阖。绍先生将自己的书法、淘来的古书,偶尔还真的卖出了好价钱,立即呼朋唤友去了东进路的那家酒店,谈起读书聊起书法一干人神采飞扬,绍先生喝酒豪放吃菜文静从来就是吃靠近自己的那盘,有人就笑:还说自己无家教无学养,只有大户人家下箸才会有这样的习惯。笑声中忽地绍先生放下了筷子侧耳:缕缕胡琴声隐隐约约,是《二泉映月》,在寒风中如泣如诉。他一脸凝重,弟兄们都停了下来。面有戚戚意,绍先生摆摆手说是出去一下,一同事也跟了出去。过了好一会儿,裹着一身寒气绍先生进得门来,与他一起出去的那位说是终于找到街头那位拉胡琴的老人,绍先生执意将其送到了对面的如家快捷酒店,为其开了房间并给了钱劝老人明天就回乡下的家:天太冷,身子骨经不起。等开春了,到文化街去拉胡琴。老人流泪:那我就去找你。绍先生给了老人自己的手机号码,说是行,你就找我。
(选自4月2日《扬子晚报•繁星》)
1.结合文中具体事例,概括绍先生的性格特征。
2.选文第①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3.品读文章第④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划线的句子。
(2)该段中,绍先生为何要在墨宝下方添上“习范曾大师”?
4.选文的题目是《雅士绍先生》,文章结尾处讲述“绍先生帮助拉胡琴的老人”的故事是否是多余的?请说说你的理解。
5.如果你访问绍先生的博客,想在留言栏向绍先生请教有关课外阅读的建议,你会怎么说?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