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木渎的涟漪 ◇逝水留香 风是天空的影子,他闲游四方,在一个小镇停歇。 水是大地的画卷,灵岩山下的香溪,如画笔,似泼墨,描绘出仙境般的生活。 风缓缓吹过,涟漪圈圈;...
题目内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木渎的涟漪
◇逝水留香
风是天空的影子,他闲游四方,在一个小镇停歇。
水是大地的画卷,灵岩山下的香溪,如画笔,似泼墨,描绘出仙境般的生活。
风缓缓吹过,涟漪圈圈;小舟静静划过,涟漪圈圈。
天空中有文化的图腾,大地长有历史的根脉,空气中含有江南的气息,潺潺溪水奏出和谐生活的欢愉节拍。
涟漪,就是江南古镇木渎的Logo,像一面古色古香的铜镜,镜中有天,镜中有地,镜中有风和水,还有一个窥探水乡魅力的我。
木渎,你这个美丽的江南女子,能否原谅我的唐突,让我走入你的胸怀?她不回答我,却侧脸看我,涟漪是她满怀期待的笑容。
木渎处处有桥,桥下有水,浅可策马,深可藏身,以曲画直,蜿蜒通幽,见微知著,不输轩阔气势。西安桥、小日晖桥谓之“小双桥”,斜桥和邾巷桥纵横联袂,相依而建,谓之“大双桥”。古镇风貌,由此有了规矩。立于大小双桥,望脚下的河流。涟漪,就照着我,反射着太阳的光辉。光芒并不夺目,足以照亮我的心境。
我已站在姑娘闺房的门口。木渎把钥匙交给了我——双桥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像古镇宝库的锁眼一样。而我选择在大门口长久伫立,双桥下的涟漪,是古门的门环,叮叮咚咚,解开了我的心锁。
人们从世界上各个角落来看你,带着好奇和钦佩,坐着舟马,走在这条路上,一路撒下惊讶,留下赞叹。涟漪忠实记录下一刻刻的美好回忆,化作水泡,沉入河岸。
我终于恍然大悟,为什么她的涟漪这么动人,原来有全世界的记忆给她奠基,故她能永葆青春。木渎的涟漪,不是虚无的泡沫,而是活色生香的水乡现实图景,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中华大同理想的浓缩版。
很多游客游玩木渎,手中拿着瓶瓶罐罐的可乐、速溶咖啡,我很鄙夷。如果说西方的可乐文化代表一种冲动和喧嚣,那么中华古典的美代表一种宁静婉约的生活方式,代表淡泊自处,代表孕育着东方哲学的达观安贫的精神境界。
当我们的生活中可乐越喝越多,称心可乐之事却越来越少;当都市喧嚣湮没了无尽风情,导致焦虑、烦躁、不安乃至肆无忌惮的纵欲时,你的涟漪如清爽的洗肤露,涤去我们心头的尘灰。
木渎啊木渎,我从涟漪中读懂了你。你于闲散之处含有一股韧劲。千百年风雨沧桑不改,艰难险阻被以柔克刚的方式化解,体现了中国人处世的率真——人生欲存,浑厚悠长,浅吟低唱,不失生活的本来面目。
夜了,木渎换了一身衣裳,再度陪我起舞。
桥傍河,灯傍水,夜色如诗如画。静默的河流倒映月明星耀,普洒“西园春光”,到处听得到人们欢喜的叫声。扁扁小舟的灯火照耀门前河门后溪,橹声咿呀,波光流翠,吴歌悠扬,如痴如醉。
那叫声是涟漪,此起彼伏;那船灯的光环是涟漪,星星点点。这哪里还是旅游业,这分明是流动着的诗歌和舒缓的旋律。
著名的藏书羊肉,是木渎的第十三景,人们将其视为餐盘中盛开的涟漪,其味肥美而不膻,经帝王的品味,过江南水乡的调味,活用烧、煮、焖、炖、焐、炒、滑等多种烹饪方法,简直成为木渎一张鲜亮的“文化名片”。举手落箸,便能夹起一块历史,因为那是纯正的江南口味。
面对江南这块活着的历史,很多时候我们说得太多做得太多变得太多,生怕自己会错过些什么。其实我们无需占有,我们都是木渎的一份子,是独特人文景观的一部分。我们不仅是旁观者,也是主动的创造者、热情的保护者、冷静的欣赏者。佛说:五百年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与木渎相会是要靠缘分的。
夕阳西下的仲夏傍晚,坐在永安桥上,静听流水潺潺。
虽然真水无香,但我毕竟身处“越女浣香”的香溪,心灵不由做起了深呼吸,嗅得到空气中淡淡的江南幽香。虽然万物归于平静,但能听得到内心深处幸福发出的声音——这样可爱可人可亲可敬的地方,我能不时刻想起她吗?
走过廊桥,又有一队游客泛舟出发,留下涟漪圈圈,欢笑满溪。
木渎,你又笑了。
(删改自网络美文《心中的木渎》)
1.纵观全文,结合文意,探究标题“木渎的涟漪”的内涵。
2.文中作者对木渎的称呼是不断交替变化的,有时称“你”,有时称“她”,有时直呼“木渎”,请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赏析文章前四段。
4.这篇游记散文,可以让你获得哪些关于旅游的启示?
本题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