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学语文试题 > 题目详情
阅读《苏州园林》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
题目内容:
阅读《苏州园林》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下面不能体现“美术画”特点的一项是
A.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B.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在哪个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C. 我国的建筑,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D.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2.下面对选文第一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使用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追求图案之美的特点。
B. 使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C. 使用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我国古代宫殿和一般住房的共同特点。
D. 使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充满自然之趣的特点。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是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和假山池沼的配合两个角度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B. 选文介绍假山和池沼的特点,目的是说明设计者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
C. 苏州园林的景物布置,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画的效果。
D. “一般”“绝大部分”“大多”这些限制性词语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
4.C
5.D
6.B
【解析】
7.试题分析:考查对“美术画”特点的理解。原句“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所以“我国的建筑,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就不属于美术画。
8.试题分析:A应该是说明苏州园林追求“美术画”特点。B说明对象错误。本段的内容不是说明近代的一般住房的。C说明对象错误。本段的内容不是说明我国古代宫殿和一般住房的。
点睛: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指的是要说明的事物。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具体事物,而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抽象事物。读一篇说明文,首先要明确它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还要知道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围绕说明对象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
9.试题分析:“目的是说明设计者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错。目的是说明苏州园林追求“美术画”的特点,也就是不对称的特点。
【题型】现代文阅读
【结束】
7
阅读《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
B.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
C. 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
D.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11.下列句子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
A.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 甚矣,汝之不惠
C.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 河曲智叟亡以应
12.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 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 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
D. 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本题链接: